重点镇建设稳步推进,凤凰古镇历史文化名镇建设3大类18个项目有序实施,完成投资15851万元,占年度任务12650万元的125%;营盘镇完成岭南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7个旅游开发工程和营湖小区“五化”等12大项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投资19685万元;下梁镇完成茨沟小区基础设施等九大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7450万元,下梁、凤凰两镇跻身国家级重点镇,城镇品位和辐射带动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同时,柞水把城镇建设与陕南移民搬迁、新农村建设、农民进城落户等政策紧密结合,采取“富裕户进县城、中等户到集镇、一般户住新村、困难户靠保障”的县域统筹办法,积极推进农民进城入镇,目前已有2万余农民变成城镇居民。
产城互动激活力
能否开辟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门路,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功的关键。
柞水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坚持工业循环化、农业产业化、旅游生态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为新型城镇化提供持久动力。依托产业兴集镇,围绕矿产冶金、生态旅游、现代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发展,依托800万吨菱铁采选、140万吨铁铜采选、200万吨钒钛磁铁矿采选等重大工业项目,加速矿钢一体化进程,着力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依托盘龙生态产业园、西川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等园区建设,通过“集镇+园区”“集镇+企业”“集镇+合作社”等模式,带动下梁、曹坪、红岩寺等集镇发展;依托“三廊六区九点”的旅游大框架,大力推进“全域游”“智慧游”,加快建设牛背梁国家旅游度假区,促进乡村游等三产服务业发展,促进营盘、石瓮、凤凰等旅游区集镇发展,不断激发小城镇发展动力。片区打造带集镇,依托三大流域的资源禀赋,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产业集群,将干佑河流域打造成以休闲娱乐、旅游纪念品开发、餐饮服务为主线的休闲度假服务类产业发展区域,将社川河流域打造成以矿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维修及零部件加工、企业职工福利区等为主营业务的矿产开发类产业发展区域,将金钱河流域打造成农特产品集约化生产、蔬菜及农特产品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以流域促全局、提水平。多元经营活集镇,发挥城投公司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对城市资产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最大限度盘活存量。同时,加大城镇土地收储,积极探索城镇广告位、停车位有偿使用机制和农村承包地、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初步形成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优势互补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不断提升城市的财力和人气。
高效管理提品位
如果说城市建设是城市形象的塑造者,那么城市管理就是城市形象的美容师和维持者。
柞水为从根本上克服“重建轻管”问题,大力强化规划管理、项目管理、建筑市场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市容卫生管理、绿化管理、市政设施管理、许可收费管理和队伍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工程,促进临时突击向长效管理、一般管理向从严管理、单项管理向全面管理、平稳推进向规范管理、无偿使用向有偿服务“五个转变”。
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把县城4纵6横10条主街、新城主街作为卫生保洁重点,对城区主干道实行县级领导包街、部门领导包段、经营门店包块的三级联包责任制,落实保洁员、管理员和监督员的“三包六禁止”责任,对环卫工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定区域,建立环卫工末位淘汰制。加大保洁和清运力度,实行早五晚九工作机制,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新老城区、石镇、七坪片区实施全区域、全天候保洁。积极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和“四乱”专项治理,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清理五堆、拆除五废、实现五化”的农村清洁工程,促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由县城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城乡结合部向村庄延伸、主次干道向小街小巷延伸。加大巡查力度,设立了片区规划监督信息员,确保规划区内违章建设行为24小时有人监督、有人管理。去年以来,共开展专项整治活动5次,拆除乱搭乱建30余处,规范各类门店100余家(次),城区市容市貌有了明显的改观。大力实施亮化美化工程,初步形成了以主干道路灯为脉络,以景观灯、霓虹灯为背景,高低错落、动静结合、色彩各异的城市亮化新景观,城市环境更加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