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6月,茅坪回族镇丰景村七组蔡庸汉的哥哥在山西煤窑不幸被塌死。同年7月,他的嫂子刚生下孩子没几天,就离家而走。面对着一个没父母心疼的孤儿,蔡庸汉和年迈多病的父母亲就承担起了抚养这个弱小生命的责任,一把屎一把尿将其拉扯大。这个孤儿就是蔡肇余,而在他6岁之后,才模模糊糊了解到自己的身世。
当同龄孩子正在父母怀里享受天真烂漫的童年,蔡肇余却连自己的父母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再加上叔叔快五十岁了至今未婚。蔡肇余不到十岁时,就学会了割麦子、挖洋芋、打猪草、洗衣做饭等农家活。
柔弱双肩挑重担
残缺之家,幸有亲人呵护,小蔡也很快成长为一个帅气的少年。然而不幸又降临在他的头上。
2011年秋天,爷爷突患脑血栓,久治未愈最终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就连大小便也失禁了。奶奶年近80岁,还患有癫痫,时不时发作。叔叔要养家糊口,又不能出远门,只能在村里给别人做零工挣钱。没办法,照顾爷爷的重担只好落在了蔡肇余的肩上。“可是这个重担比我想象的还要重,还要难。”蔡肇余说,小学时他既要在学校学习,还要回家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爷爷,给他洗脸洗脚,穿衣吃饭。中学后的每个周末,做饭、扫地、整理房间、洗衣服、端尿屎盆等都全靠蔡肇余。
由于奶奶有癫痫,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不能做一些过重的体力活,叔叔平时一个人忙里忙外的,又要挣钱又要种庄稼,所以蔡肇余也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力。农村做饭主要靠烧柴,奶奶每次都要上山打柴,蔡肇余很小的时候就担心奶奶病会发作,就跟着一块打柴,可是奶奶每次捆柴都要捆一大一小两捆,大的自己扛,小的孙子扛。蔡肇余心疼奶奶,就抢着扛大捆的。“一大捆柴,有时重得把肩膀都压肿,我腰都直不起来,只有咬着牙坚持。”蔡肇余最难忘的是自己8岁的时候,奶奶要上树打核桃,他说他能上去,奶奶心疼他,不让他上树,他不答应就爬上了树。“那是我第一次上树打核桃,我在树上腿直打颤,奶奶在树下都看到了,让我下树,我没答应,硬是撑着把一树核桃打完。”
上中学后,每到农忙蔡肇余有时还要请假回家帮忙做饭,到地里帮着干活。春季挑大粪、背农家粪种土豆;夏季割麦子、种玉米之外,到山里打五味子、挖药材来换取一点儿零花钱;秋季收玉米、打黄豆、挖地;冬季砍柴,有时缺水还要到几里外的地方背水……家庭的重担让他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但他总是说:“再苦再累,我都要坚持,不能让爷爷奶奶担心,是他们把我拉扯大的。”
同学以他为榜样
为了照顾好爷爷,周末回家蔡肇余都与爷爷睡在一个房间,有时爷爷心情不好,冲着他大吼大叫的,他理解爷爷,知道爷爷久病心情烦躁,从不和他计较。“最难的就是爷爷大小便的时候,爷爷都在屋里拉屎,我必须把便盆端好。”采访当天,小蔡告诉记者,有时稍不注意大小便就会泼一地,弄得整个房间气味难闻,他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加香味的洗衣粉化在水里泼到地上,然后又用灶台里的热灰铺在地上,隔断时间再打扫干净,屋里的臭味才稍微轻一点。
家里生活相当困难,正值青春年少的蔡肇余,没有与同学比吃比穿,每次他吃的是最便宜的饭菜,穿的都是好心人给的旧衣服。可这一切困难,蔡肇余勇敢面对,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由于爷爷不能走路,腿脚浮肿,一到周五,我回来第一件事就烧热水,加点盐给爷爷泡脚,帮他按摩。”小蔡说,每次周末家务活忙完了,夜深人静自己才赶功课,有时太忙的话自己的衣服就两周换洗一次,以便挤出时间学习。“这样更让我养成了平时就要注意卫生,才能让衣服穿的时间长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