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笼屉匠

笼屉匠

2015-04-30 09:19:10

王天民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在给笼屉打孔

王天民熟练地操作着工具在给笼屉打孔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左 京 吉文艳)在地灶铁锅被普遍使用的年代,笼屉作为铁锅的配套用品,成为我市民众日常所普遍使用的主要炊具之一。笼屉的主体材料为木料和竹片,长久使用难免有损坏,而老百姓又不舍得扔掉,于是,挑着长竹篾、圆竹席、窄木片烤弯了的笼屉框和各种工具而游走于乡间农村的笼屉匠成为一个很红火的行业。笼屉匠除了加工笼屉,还兼营笼屉维修的副业。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随着旧式地灶大铁锅的淘汰和铝制笼屉的产生,木质笼屉逐渐消失,笼屉匠也随之淡出人们的视野。但一些留恋木质笼屉蒸出的馒头挺实、不塌水、有粮食的纯正味道的人们,仍在坚持使用旧式笼屉,加上一些食堂摊点的少量需求,才使那些秉承父辈言传身教的笼屉匠在手工业的夹缝里艰辛的生存下来。
  笼屉匠曾经的辉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蒸笼的需求量大得很。不光是农村,我们洛南的矿山市场一开放,做生意的人都需要蒸笼,那时候挣得多呀。”记者在洛南县一条不算繁华的街道偶遇52岁的笼屉匠人王天民,此时他正在给一个老主顾送来的黄得发黑的笼屉添补竹片。他的地摊周围除过几个闲聊的熟人再无顾客。这个洛南县城关镇南沟社区一组的地道笼屉匠,讲起这个行当曾经的辉煌,几分自豪不由自主地写在黝黑的脸上。
  王天民告诉记者,笼屉的历史由来已久,其雏形是古代的甑。据传,蒸笼在古时曾作为行业标志“幌子”出现在饭馆门口。“吃饭的人只要一看饭馆门口挂笼屉层数的幌子,就知道饭店的档次,就好比现在酒店门口标牌的三星级、五星级一样。”王天民说,笼屉在农村曾经也是家庭经济状况的标志,“普通人家只能用得起篦子,条件好的人才能用蒸笼。木笼蒸出来的馍馍,干、香,没有汽馏水,你看农村上年纪的人都知道这。不要看用的时间长了蒸笼是黑黑子,但是馍绝对白白香香的。”
  王天民讲道,由于当时蒸笼在广大城市农村的广泛应用,他凭借这门手艺完全能够养家糊口,日子过得还不错。“生意好的时候,我不常时间就要到渭南去进一回材料,需求量大嘛。”王天民说那时订做蒸笼层数多的人必须要提前一个多月给他下单子,才能保证及时交货,这还是他晚上加班加点赶出来的。订笼屉的人少的时候,他主要走街串巷去给人修补笼屉。“蒸笼用的时间长了,不是竹片掉了就可能是圈圈松了,到哪一个村里妇女们就把我围了,活多得干一天有时都干不完。”
  父辈传承的老手艺
  “我12岁上就跟着我爸学做蒸笼,到现在都40多年了。”王天民向记者介绍道,制作笼屉看似简单,其实工序很复杂,“首先要把木头解成分板,我们行话叫‘解笼板’,然后围绕一个烧红的铁圆筒熨成圆圈,行话叫‘熨笼板’。熨笼板的技术要领在于掌握火候,火候不到,木板熨不好,容易断;火候过了,木板烙燋也爱断。”王天民告诉记者,做好一个蒸笼前前后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编织底座、绑接竹篾、钻孔、刨平等30多道工序,笼匠的辛苦就辛苦在选取、采伐木料与解笼板、熨笼板的过程中。准备好所有的材料,接下来就是按照主家所需大小订做各种尺寸的蒸笼。
  “多大的锅做多大的笼。”王天民说,按照锅的尺寸不同,蒸笼的大小从1尺8、2尺1到2尺3不等,最大的还有3尺3的。说着,王天民拿起他的宝贝工具轮番给记者做演示。刨子、刀、锯子,大多数都是跟了他几十年的老伙计,用起来也十分得心应手。“蒸馍、蒸碗子用木笼都美得很。一个笼放半斤重的馍能放21个,4两的馍能放25个。大蒸笼做成双把子,人一抬就走了。”王天民说,好的笼屉匠做出来的蒸笼底部匀圆、光滑、平实,好用不漏气,能搭10层之高而不倒。

  • 相关阅读
  • 我经历的抗日游击战

    每天看电视、读报浏览新闻是武长茂老人雷打不动的习惯。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吉文艳)编者按: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那场决定民族前途命运...

    时间:04-30
  • 柞水建成“中国七药”组培实验基地

      商洛之窗讯 (程修德 闫淑娥)由陕西丰禾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880万元兴建,年组培3000万株种苗的柞水县中国七药生态产业园组培实验基地近日建成出苗。  据了解,该县围绕抓示范、建基地、促增收的思路...

    时间:04-29
  • 七旬老人电网狩猎被公诉

      商洛之窗讯 (童志华 刘凯)近日,丹凤县检察院以被告人巩某某、白某某涉嫌非法狩猎罪向丹凤县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原来,2014年9月下旬,丹凤县棣花镇年过七旬的村民巩某某在政府规定的禁猎期内,携带狩猎工...

    时间:04-29
  • 洛南成功化解一起十四年上访林权纠纷积案

      商洛之窗讯 (卢根良)近日,经过县镇两级共同努力,多部门联合参与,洛南县成功化解了洛源镇一起因山林纠纷十四年上访五次诉讼未解决的历史积案,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达成和解,领取了各自的林权证,实现了案...

    时间:04-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