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养殖产业,不能粗放式的养殖,要有充足的专业知识,要细心观察,才有可能把产业做起来。”荆鹏介绍,作为梅花鹿饲养员,每天要不断地巡圈,查看鹿屎的变化。“你看那种颗粒状的就很正常,那种粘带一起,有泡块状的,就要留心观察,它的肠胃消化不是很好,如果拉稀的话,就要赶快治疗。”
下午3点 赶着鹿群做运动
动物也要做运动,这恐怕不少农民不知道,就连记者也是第一次听说,梅花鹿也需要出圈运动。
在上苍鹿业养殖场,一万多平方米的养殖场,除了4000多平方米的鹿圈和少量的建筑外,厂房后面缓缓的山坡上已经是青草遍地了。“这是我们鹿群的运动场,我们会每次分批地将一圈圈鹿赶到山坡上做运动。”荆鹏介绍。
荆鹏打开最外面的公鹿圈,头鹿带头将一圈的鹿带了出来,我们赶着鹿群进了青草地。阳光下,公鹿在山坡上自由吃草奔跑、嬉戏。荆鹏说,他最喜欢的就是放鹿的时候,看着这些乖驯家伙慢慢长大,致富的希望就像头顶的阳光般灿烂。
晚上6点 带着收获回村部
给鹿场喂完最后一遍食料后,已是夕阳西下,一天的养鹿生活在好奇中接近尾声。“你们现在体验的一天生活,还不是最辛苦的。最辛苦也最兴奋的是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采鹿茸和产鹿崽的时候,一天24小时不能睡觉,那也是收获的季节,半年的辛苦全在那里,那鹿茸和小鹿崽就是白花花的钞票呀!”荆鹏和记者握手送别时说。
在荆家河312国道餐馆边吃顿简单的面条,回到村部已是傍晚。此时,相比在城里灯火辉煌,夜市喧嚣,夜色中的荆家河除了路边依稀微弱的太阳能灯光外,又恢复到了一片宁静。结束了一天的疲劳,躺在床上回忆一天,收获也不少。在农村,发展产业盲目跟进的不少,但是真正像荆鹏这样先掌握技术,再发展产业的不多,这也正是当前精准扶贫中不少农民欠缺的。平时见过不少送技术下乡的活动,可对于长期务农的群众来说,他们并不能从短短一天的热闹活动中学到实用的东西。看来,依靠产业脱贫,培养懂技术的职业农民,是精准扶贫当中需要实实在在去做的事。不然的话,一些地方扶一轮、贫一轮的现象也会在我市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