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看到,洛惠渠里流淌的是高瞻远瞩的目光,是过人的智慧和胆魄,但也流淌的是建设者的血汗。在修建洛惠渠的战场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有16位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6人致残,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
张永艮,男,29岁,四皓公社冀寨生产队社员,共产党员,复原军人,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1959年4月26下午,在斧子沟大爆破中光荣牺牲。
姚生盛,男,25岁,胡河公社闫沟生产队社员,共青团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10月2日为打通老虎嘴光荣牺牲。
张吉才,男,23岁,保安公社庙盘生产队社员,1959年2月参加洛惠渠工程,同年4月28日早,在南坡开渠工程光荣牺牲。
李丙杰,男,33岁,白洛公社三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31日上午,为找硝土光荣牺牲。
张凤汉,男,36岁,四皓公社代塬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4月26日在斧子沟大爆破,光荣牺牲。
李兆惠,男,19岁,尖角公社东方红生产队社员,1958年8月参加洛惠渠工程,曾两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年12月7日下午,为打通白人岩光荣牺牲。
王治斌,男,20岁,洛塬公社涧坪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3月16日下午为打通堡子岩光荣牺牲。
雷满堂,男,19岁,景村公社雷村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9月为打通鸡冠山光荣牺牲。
胡生满,男,49岁,祖师公社中心生产队社员,1958年9月参加洛惠渠工程,于1959年元月23日为打通泾沟上南坡工程,光荣牺牲。
还有几位牺牲的无名英雄,因为其他原因,现在已无从考证,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们的壮烈。
洛水上塬后,县上在梁塬上又修建了辛岳、李村两座水库。1976年扩建中干渠,从辛岳水库至李湾8.3公里,南低干渠从焦村后峪至四皓中学11.6公里;1979年下半年,从龙山崖到水西峪的堡子沟又修筑了一条隧道,使总干渠缩短了2公里。配套干渠,组织各乡镇兴修涝池、人饮站、抽水站、机井等水利设施,形成“三马联环”“长藤结瓜”式的供水格局,渠道从干渠配套到渡槽、斗渠,供水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
洛惠渠通水后,每年为鼓楼河、辛岳、李村3个总蓄水量590万立方米的水库和90个总蓄水量72万立方米的池塘供水。同时在下游打机井27眼,建抽水站20处、流动喷灌站63处。灌区辖保安、永丰、兑山3区和城关镇、原卫东镇计9乡(镇)52个村,解决了5万人的人畜饮水问题。设施灌溉面积3.8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22万亩。属全县规模最大、灌溉面积最多的水利工程。在下游建立了梁塬、县城水厂,解决了县城10万人的饮水困难,使得“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洛南县拥有了10万亩水浇地,成为商洛市农业基础条件最好的县,农业产业得到有效发展、畜牧产业得以兴旺,世代老百姓的夙愿得以实现。
数字是枯燥的,但这一串串数字背后却是沉甸甸的付出与收获。洛惠渠区域经过五十多年的配套、续建,历经丹洛上游农业综合开发、挖潜改造,以及2008年开展实施的灌区节水改造工程、2009年开始的三库除险加固,使梁塬的供水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使“苦瓜梁塬黄柏川,吃水更比吃油难”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
2013年5月,洛南县开始兴建张坪水库。张坪水库位于南洛河干流上游,地处洛南县保安镇八道河村,总投资2.64亿元。目前大坝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水库总库容995万立方米,大坝最高处52米、坝顶长180米,建成后将联合洛惠渠灌区现有三座水库调蓄,解决洛南县城周边40多万人生产及生活用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