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地提起现年38岁,家住谢湾镇卢村社区五组的“怡和农庄”农家乐女老板卢平,大家伙对她艰辛执着的创业精神,都由衷地翘起大拇指。而面对今天来之不易的经营局面和日趋乐观的收入,卢平总是感慨着乡村旅游契机对于自己曾经和现在的改观。
2012年初,谢湾镇作为城乡一体化的结合部乡镇,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发展途径,奋力扭转制约瓶颈,勾画出了以谢湾卢村抚龙湖景区为资源依托,大力打造以生态旅游、农家休闲为主的农家乐行业,并鼓励有识之士返乡创业,带动周边农民群众共同致富。耳闻此讯的卢平两口子,毅然决然的放弃了当时相对稳定的工作平台和渐长的薪资,从南方一知名企业辞职返乡,积极响应谢湾镇党委、政府的这一号召,要在家乡创办起农家乐。
俗语说:立志容易实志难。要办好符合市场发展架构且具有自己特色的农家乐,刚开始卢平面对自己“五彩斑斓”的筹划、“捉襟见肘”的资金、 “单兵作战”的队伍、、、到底该从何入手?让她一时间陷入了困境。县旅游局负责联片包户的陈金霞同志,在下乡走访的过程中得知此事,将她定为“乡村旅游”服务对象,鼓励她坚持梦想,并配合卢平分头开展行之有效的实际工作。
首先卢平多方奔走争取到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其配备了3张餐桌,20把坐椅、部分餐具,紧接着卢平进行了市场调研与潜在客户走访,结合地域特点,决定将家乡传统饮食文化融汇其中,先后定制了洛南十三花菜谱、高粱粘饭豆腐宴,同步定制合理菜价、打印发散名片。紧接着又从细节入手改善环境卫生,栽竹种花美化家居院落,效仿QQ牧场养殖家兔山鸡,效仿QQ农场开辟农家菜园撒种育苗。终于使经营局面 “从无到有”,也更加坚定了她的创业信心。
然而对于事业刚刚起步的卢平来说,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现金周转困难,雇员成本太大无力按期支付又成为她的心头大患,按我们的乡俗娌语:着急处,出奇处!天无绝人之路嘛!当时“雨露计划”正在该地招募学员,卢平雀跃报名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雨露计划”农家乐烹饪厨师培训,先后系统的学习了餐饮业职业道德、食品安全基础知识、餐饮业食品安全管理等农家乐从业理论知识,同时还成为商洛新潮学院烹饪专业老师当期的得意门生,不但熟练掌握了刀工、配菜方法和8种中式面点、39款中餐菜品的制作,还自创菜品设计摆盘。通过不断实践和自我生发,现今经她掌勺料理的饭菜:荤素有度、红白相间、面韧汤宽、馍筋味淳、野菜新作、山泉煲汤……一款款菜品滋养着游客艺术审美的口味。
特别是她家自制豆腐的工艺过程被游客用形象的笔触略显夸张的手法串诗为:
晚挑清泉登山梁
水浸黄豆大瓷缸
一盘石磨夜夜响
去渣过滤出豆浆
深灶铁锅炭火旺
煎熬炖煮泛清香
老浆点卤用秘方
葫芦水瓢撇清汤
盛起豆花装木箱
方方青石箱上扛
腾腾热气满屋香
送走月亮迎朝阳
她家菜品制作的初衷与秉承的技法由此可见一斑。如今游客慕名来到她家,瓷碗斟茶,落座摇椅,就是想感受春天的云彩卷舒自如,夏天的习风拂面送爽,秋天的阔野高远淡薄,冬天的山峦默然萧瑟……
随着她日臻成熟的厨艺,焕然一新的环境,合乎情理的收费,热情朴素的服务,卢平的农家乐生意迎来了---带着笑声的春天。
随着谢湾镇旅游产业良好的快速发展态势,对农家乐行业的经营标准、要求也随之提高。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家农家乐的规格和服务水准,带领群众走这条乡村旅游的致富路,她又一次自觉深造,聆听商洛市扶贫技校厨师以及专业老师的现场授课,并参加组织的外出实地考察,增长见闻,开阔视野,拓展业务,现在她的“怡和农庄”每天宾客盈门,车辆穿梭,日平均接待游客300余人,自主创制主打的招牌菜肴“农家小炒”、“鲜菜乱炖”、“果蔬自助”更是吸引了远近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