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百姓致富
“这小伙子真行!”2012年11月,金丝峡镇寺湾村“两委”班子调整,受到村民一致信赖的赵启飞,高票当选村主任。“这是大家的信任,更是期待。”从“助理”到村里的“主心骨”,赵启飞感到村民交给的沉甸甸担子。
农民渴望致富,希望在自己的土地上改变生活。赵启飞自上任起就一直在探索如何让村民致富,如何改变贫困落后的村貌。“7·24”水灾过后,所有村民都搬进了村里新建的小区,原沙沟组荒废无人居住。“人虽然搬走了,但是资源还在,如果有人在山林里搞养殖,不失为一个好的思路。”赵启飞说,于是便挨家挨户动员群众,给大家做思想工作。经过调研和沟通,村里的青年刘津率先在沙沟养起了布尔山羊,现在存栏量已达到了350只,年出栏200只,年纯收入达到了15万元。村民们看到了刘津养羊的效益,于是纷纷效仿,目前已带动村里另外5户加入了林下养殖的行业。
与此同时,赵启飞在村里积极发展种植户,鼓励村民种植黄姜、魔芋、天南星及其它中药材,并联系科技局多次来村里培训,为大家讲授种植相关知识。目前寺湾村林下种植中药材达480亩,林下种植食用菌达28户,建设茶叶基地3处达380亩,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
“一路走来,吃了些苦头,也受了些委屈。但这种经历却是一笔难得的财富。我深切地感受到,这里需要我,被需要就是一种幸福。”赵启飞说。
躬耕林改富山民
2013年,为了响应国家政策,身为村主任的赵启飞主动承担起了村里的林改工作。
一年多来,他的双脚踏遍了村里的每一个角落。经过努力,寺湾村完成了7个组集体林外界勘界面积10092亩,确权到户率达到95%,林权登记合格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顺利通过市县验收。
“7·24”洪灾,寺湾村沙沟组水毁严重,该组原有38户林农,有16户部分人口迁出,迁入地无集体林山可划,迁移户联合找到原住组要求继续承包原划归自己的承包山,但现住群众林改方案未通过,认为他们户口已迁出,无权利再享受本组林山承包权,双方矛盾僵持,林改无法开展。如何妥善解决群众山林利益分配问题,保障大多数群众的利益,让全组村民满意,成了赵启飞的心病。他上下协调,一边做双方群众思想工作,一边将情况及时向县林改办、镇党委政府汇报,白天入户调研,耐心做群众的工作,晚上召开群众会,讲解林业政策,最终采取了双方都能接受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生态移民林山承包问题,全票通过了沙沟组林改实施方案,棘手的问题得到了圆满解决,既维护了现住林农的利益,又保障了即将失山生态移民的权益。后来赵启飞的经验做法随后在全镇得到了推广,并被商南县林改办借鉴指导全县林改工作。
赵启飞的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称赞和领导的肯定,6月8日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奋斗在林改一线的优秀大学生村官”,陕西省有两人获此殊荣,赵启飞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