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双手“编织”致富路

双手“编织”致富路

2015-08-11 09:21:53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历经艰辛建家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彭海朝一直在追求卓越和进步,在数年的编织过程中,反复的摸索,不断的积累,从一开始简单的农用竹编到后来逐渐的花样竹编,从出去买回样品看着编到自己的创意编,他的竹编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仅改善了家人的生活,还有了点小积蓄。这时已经30岁的彭海朝在不通水电的偏远山沟里,看着家里还住着的石板房,他便决定盖房子,乡邻听说后,纷纷前来帮忙(挑砖、运砖、砌墙),盖起了一栋像样的房子。一年后,举家搬进了新居。“自小到大村里从没有人笑话过我们,而且一直还帮助着我们,只是自己能力有限,难以一一回报恩情。”彭海朝回忆起刚建房时的情景,使劲抬了抬眼皮,不禁说道。为了出行更方便些,搬进新房后的第2年,彭海朝买回第一辆三轮车。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父母也跟彭海朝过起了较宽裕的生活。而立之年的彭海朝也寻思着娶个媳妇生儿育女过寻常人的生活,但由于身体的残疾以及年龄偏大,始终未能如愿。这时彭海朝便不顾亲朋及左邻右舍的反对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领养孩子。于是他先后领养了儿子彭艳涛与女儿彭俊。彭海朝说:“我虽然身体残疾,娶不到媳妇,但是有娃,把娃教育好长大成人,我也就不比别人差。”这样说着的时候,他不再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今,儿子彭艳涛初中毕业,在西安工作并已成家。女儿在丹凤中学读书。
  用爱抚育子女成长
  人常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对于儿女双全的家庭来说,大多数的父亲也是关爱女儿更多一些的。彭海朝也不例外,为了能让女儿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有一次他险些连命都搭上了。
  “那是2012年夏天,女儿彭俊初中毕业在家,为了使女儿上高中时与城里娃的差距缩小,便决定送女儿到竹林关镇参加暑期的文化课补习班,在开着三轮车送女儿的途中突遇暴雨,怕山洪泥石流,担心女儿淋雨生病,我便继续开着三轮车想早点到达目的地,当时雨越下越大,视线模糊,路况也差,连人带车一下子翻到了河里,当下受了伤,在竹林关医院住了半个多月。住院期间,女儿数次萌发退学念头,并与我商量着要出去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我坚决不同意,我说你一个女孩子不学点文化知识,以后怎么自食其力,怎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彭海朝平静地说,难掩情绪的激动。
  彭俊现在丹凤中学读高中,谈及自己的父亲与这个没有母亲的家庭,她的眼神里满是疼爱与坚定。“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争取让父亲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道出了她最简单而又最朴实的心里话。而在节假日的时候,彭俊也像大数的农村孩子一样,洗衣、做活、干农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感谢生活
  “若没有丹凤县国库支付局干部职工的帮扶,我的竹编制品不会这么俏,我女儿也上不了城里的重点高中。”彭海朝感激满满地说,从第一次受到丹凤县国库局的帮扶至今,他先后受到了数家县级单位的帮扶,而他所在的镇村也给了他诸多的关爱。“人心没高低,不与别人比较,人要满足才会幸福。现在国家政策好,社会好,我得到了大家很多的关爱与帮助,我心里很感激,我会竹编,能挣些钱,政府又给我低保,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近两年,彭海朝编制的笼子、筛子等竹制品因品种比较单一,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竹制品牛嘴笼子、竹围席等多个品种都陆续淡出了市场。面对这一新情况,彭海朝又有了新想法,竹品电视柜、竹餐桌等环保竹制品的编织思路。
  在彭海朝女儿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他说女儿念书不常在家,便把这些做好的竹编成品先存放到这里,而在他家里的阁楼上,也同样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等到赶集的时候再拿到集上卖。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彭海朝几次接到询问电话,问他啥时候到镇上去卖笼子、筛子什么的,说要用呢。“由于移民搬迁,现在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搬到竹林关镇上去了,而自己由于供娃上学经济欠佳,虽说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还是无力加入移民搬迁的行列。竹林关镇上有廉租房,但却因为自己不是竹林关户口而分不到房。如果能住上镇里的廉租房,将竹编手工作坊搬到了集镇上,那自己以后卖竹编也会更方便些。”彭海朝羡慕地说,眼里充满了期望。

  • 相关阅读
  • 独臂羊倌

    叶学斌 记者 刘占良  商州区三岔河镇黄鱼村是远近闻名的樱桃村,走完樱桃园,在一个山沟的尽头,有一个以青山为伴,靠放牧陕南山羊为业的独臂羊倌,他就是王书民。   因羊致残   现年49岁的王书民知道了我们...

    时间:08-11
  • 巡检根雕一条街

    文/图 记者 赵有良 李 亮郭占奎正在锯一块木头,他打算将其加工成茶海。  这里地处华山之南,秦岭腹地,北距洛南县城45公里,这里的农民原本一直过着靠天种粮的生活。近年来,随着老君山风景区的开发以及巡检镇政府...

    时间:08-11
  • 青春在山村闪光

    文/图 记者 杨 森 通讯员 周银祥赵启飞指导群众发展香菇栽培赵启飞深入养殖场帮助养殖村民解决困难。  “在这里,没有霓虹灯的闪烁,却有星星和月亮的陪伴;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却有虫鸣鸟叫的宁静;没有繁华...

    时间:08-11
  • 万寿菊与菊花经济

    文/图 记者 王尚锋 李小龙 杨 鑫花农采摘万寿菊花,丰收的笑脸比花还美。万寿菊花收购点技术人员深入花海指导花农如何采摘菊花人面菊花相映红  骄阳似火,菊花斗艳。盛夏时节,走进洛南县馒头山和四皓街办,随处可...

    时间:08-11
  • 水码头村走出村企共建共赢新路子

      本报讯 (通讯员 柴海豹 记者 王尚锋)山阳县金川封幸公司与山阳漫川关镇水码头村开展村企共建,企业把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流向村民,村民为企业发展提供土地、劳动力等支持,搭建了党组织作用发挥新平台,走出...

    时间:08-11
  • 洛南开展砂石料运输专项治理

      本报讯 (姚 军)近期,洛南县由县运管所牵头,公安、交警等部门参与,开展砂石料运输专项治理活动。   在砂石料运输的出入路段设立固定检查点,搭建工作帐篷24小时轮班检查,主要检查进入城区的运输车辆是否按...

    时间:08-11
  • 柞水有了视障阅览室

      本报讯 (贺晓祥 张 兰 刘凤霞)近日,柞水县图书馆视障阅览室正式挂牌建成并对外开放,让柞水视障患者告别了读书难,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   据悉,该阅览室是由柞水县图书馆、县残联联合出资建造,阅览室配有...

    时间:08-11
  • 丹凤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现雏形

      本报讯 (樊利仁 冯永发)连日来,在素有“小江南”美誉的丹凤县竹林关镇,总计长750米的中心街、老街雨污分流管网、街面青石铺设、引水入城景观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开展。以“古镇水乡”作为...

    时间:08-11
  • 商南梅花鹿养殖初见成效

      本报讯 (周银祥 王 涛)在2014年“双包双促”精准扶贫行动中,商南县分四批从东北引进了1200只双阳梅花鹿。一年来,引进试养的梅花鹿产仔265只,收割头茬茸197副207.5公斤、毛桃230副23公斤,产值135万...

    时间:08-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