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艰辛建家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彭海朝一直在追求卓越和进步,在数年的编织过程中,反复的摸索,不断的积累,从一开始简单的农用竹编到后来逐渐的花样竹编,从出去买回样品看着编到自己的创意编,他的竹编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仅改善了家人的生活,还有了点小积蓄。这时已经30岁的彭海朝在不通水电的偏远山沟里,看着家里还住着的石板房,他便决定盖房子,乡邻听说后,纷纷前来帮忙(挑砖、运砖、砌墙),盖起了一栋像样的房子。一年后,举家搬进了新居。“自小到大村里从没有人笑话过我们,而且一直还帮助着我们,只是自己能力有限,难以一一回报恩情。”彭海朝回忆起刚建房时的情景,使劲抬了抬眼皮,不禁说道。为了出行更方便些,搬进新房后的第2年,彭海朝买回第一辆三轮车。
房子有了,车子有了,父母也跟彭海朝过起了较宽裕的生活。而立之年的彭海朝也寻思着娶个媳妇生儿育女过寻常人的生活,但由于身体的残疾以及年龄偏大,始终未能如愿。这时彭海朝便不顾亲朋及左邻右舍的反对作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领养孩子。于是他先后领养了儿子彭艳涛与女儿彭俊。彭海朝说:“我虽然身体残疾,娶不到媳妇,但是有娃,把娃教育好长大成人,我也就不比别人差。”这样说着的时候,他不再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今,儿子彭艳涛初中毕业,在西安工作并已成家。女儿在丹凤中学读书。
用爱抚育子女成长
人常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对于儿女双全的家庭来说,大多数的父亲也是关爱女儿更多一些的。彭海朝也不例外,为了能让女儿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有一次他险些连命都搭上了。
“那是2012年夏天,女儿彭俊初中毕业在家,为了使女儿上高中时与城里娃的差距缩小,便决定送女儿到竹林关镇参加暑期的文化课补习班,在开着三轮车送女儿的途中突遇暴雨,怕山洪泥石流,担心女儿淋雨生病,我便继续开着三轮车想早点到达目的地,当时雨越下越大,视线模糊,路况也差,连人带车一下子翻到了河里,当下受了伤,在竹林关医院住了半个多月。住院期间,女儿数次萌发退学念头,并与我商量着要出去打工以减轻家里负担,我坚决不同意,我说你一个女孩子不学点文化知识,以后怎么自食其力,怎么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彭海朝平静地说,难掩情绪的激动。
彭俊现在丹凤中学读高中,谈及自己的父亲与这个没有母亲的家庭,她的眼神里满是疼爱与坚定。“我一定要努力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争取让父亲早日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个活泼开朗的姑娘道出了她最简单而又最朴实的心里话。而在节假日的时候,彭俊也像大数的农村孩子一样,洗衣、做活、干农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家里的负担。
感谢生活
“若没有丹凤县国库支付局干部职工的帮扶,我的竹编制品不会这么俏,我女儿也上不了城里的重点高中。”彭海朝感激满满地说,从第一次受到丹凤县国库局的帮扶至今,他先后受到了数家县级单位的帮扶,而他所在的镇村也给了他诸多的关爱。“人心没高低,不与别人比较,人要满足才会幸福。现在国家政策好,社会好,我得到了大家很多的关爱与帮助,我心里很感激,我会竹编,能挣些钱,政府又给我低保,我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我觉得自己很幸福。”
近两年,彭海朝编制的笼子、筛子等竹制品因品种比较单一,特别是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手竹制品牛嘴笼子、竹围席等多个品种都陆续淡出了市场。面对这一新情况,彭海朝又有了新想法,竹品电视柜、竹餐桌等环保竹制品的编织思路。
在彭海朝女儿的房间里,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他说女儿念书不常在家,便把这些做好的竹编成品先存放到这里,而在他家里的阁楼上,也同样堆满了各种竹编制品,等到赶集的时候再拿到集上卖。在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彭海朝几次接到询问电话,问他啥时候到镇上去卖笼子、筛子什么的,说要用呢。“由于移民搬迁,现在村里的人大部分都搬到竹林关镇上去了,而自己由于供娃上学经济欠佳,虽说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还是无力加入移民搬迁的行列。竹林关镇上有廉租房,但却因为自己不是竹林关户口而分不到房。如果能住上镇里的廉租房,将竹编手工作坊搬到了集镇上,那自己以后卖竹编也会更方便些。”彭海朝羡慕地说,眼里充满了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