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亲身经历过的人,中条山战役给牛付得老人留下的痛苦记忆恐怕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难以感同身受的。“隔着黄河,步枪都没有用,全是飞机大炮,韩城过来的山上都被打得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了。”牛付得老人对记者讲道,“我最难过的一天,就是刘医生夫妻两个的尸体被抬回来的时候。听前线下来的人说,刘医生他们在前方抢救病人,被日本的炮弹炸死在窑洞里了。”老人的孙子韦正水说,这么多年老人常常提起这件事,可以猜想牛付得老人对那位战地医生的深厚感情,也可见战争留给人的伤痛。
回归故里辛勤度日
如今告别战争与繁重体力劳动的老人,最常做的事情,就是面对着小院里的奇花异草、藤藤蔓蔓晒太阳。但据老人的孙子韦正水讲,老人回乡的过程也充满了艰辛坎坷。
“听我爷讲,抗日战争结束了以后,他跟部队到了咸阳三原县。1946年5月,看到国民党已经在和共产党的军队开战,不想打内战的他和一些战友从国民党部队逃跑出来,准备回乡。”韦正水说。牛付得老人描述,回乡的路途,一路上岔路口很多,他是一路问人要着饭回家的,“有人家的地方,就求人家问能不能歇一晚,没有人的地方就住野外。”牛付得老人直感慨那些日子“命难活”。
回到家乡后,贫穷的牛付得一直没能娶上妻子,成家立业。人到中年时,入赘到一户丈夫不幸去世的农妇家里,这位农妇就是韦正水的奶奶。牛付得帮助妻子照顾一家人,将儿孙们拉扯长大。虽然是继爷爷,但是韦正水一家与牛付得的感情十分深厚。“前两年我们住在山上,来个人想看望我爷,下雨天都没办法上去。去年我在这山下买了这几间房子,把我爷也接着住在一起。”
韦正水有一双儿女,小的已经10岁了。“以前有媳妇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我可以出去打工,但前年媳妇遭了车祸不在了,一家子老老小小,我只能留在家里照顾。”韦正水告诉记者,他有点园艺的手艺,平时在家里种植些奇异花草卖钱,“一家人虽然艰难,但是住在一起很开心。我爷那些年打核桃、采毛栗子那么难地把我们养大,现在我教育娃娃们都要孝敬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