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没等到大阅兵的抗战老兵

没等到大阅兵的抗战老兵

2015-09-08 08:44:3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在这次游击战中刘振声的脚部受伤,刘振声一边说一边要翻裤腿给我们看他脚踝处的伤痕。我问他打仗怕不怕,刘振声目光凛凛,坚定地说:“不怕!只要听见‘鬼子来了’我就拿着七九枪往前冲,鬼子头上戴的钢盔闪闪发光,我甚至能看清他们的脸。两边开火时,子弹在耳边‘嗖嗖嗖’地飞,你不打死他,他就打死你。那时候就不知道害怕了,只想着打死这些鬼子。”刘振声老人告诉我们,他们打仗只打日本人,不打伪军。那次游击战胜利后,伪军慌忙逃窜,他们便把截获日军供给队的武器收没,面粉分给了村里的乡亲,缓和了村内的粮荒。并给每一位士兵的口袋里装满大米,当作行军途中的干粮。随后的1年多时间,刘振声老人一直在河北,配合组织打游击。他告诉我们,每次打游击,不论是强攻,还是智取,都会有一种为乡亲们报仇雪恨的快感。
  到延安集中学习
  1942年,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在华北进行疯狂“大扫荡”,八路军陷入很被动的局面,丧失了一半根据地和人口,平原富庶地带全部变成游击区。冀中平原已无法藏身,基于对形势分析,为避免与优势敌人决战,保存八路军力量,中央军委决定,从各抗日根据地抽调一批党员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到延安集中学习。刘振声当时是队伍里少数识字的几个,即被组织列在了转战延安的名单之中。
  当时从河北到延安需要跨过数道封锁线,那段时间,刘振声与战友们常常对着地图凝思,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怎样才能突破严密的火力封锁线?缺口从哪里打开呢?一条意外的消息,带来了一丝光亮。一位当地村民提供了重要地形情况,说在八路军驻扎的东北方向有条小路,能绕道至敌军防线外,只要部队隐蔽行进,便不易被敌发现,在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成功地跨过了封锁线。刘振声说:“转战时条件格外艰苦,饥寒交迫,经常是肚皮贴着脊背还要扛起抢来打鬼子。”寒冬料峭,黄河面上已结起冰碴,但为了早日抵达延安,半夜里没有月光,没有星星,只有皑皑的白雪和泛着冰块奔腾而下的滔滔黄河水。在团长的指挥下,刘振声和战友们趁着夜幕长途跋涉,极其隐蔽地来到黄河东岸,紧张而秘密地进行渡河准备。先遣队员先将小船由通向黄河的小川里悄悄地划出来。当夜,只见人影绰绰,大家都压低嗓音说话,显得很肃静,只听见黄河咆哮和河里冰块碰击木船的声音,木船渐渐划向对岸。划着划着,突然对岸发出了一阵猛烈的枪声,战斗打响了,偷渡变成强渡,木船也加快了速度,很快靠岸了。拂晓前,在基本没有伤亡的情况下,所有部队全部渡过黄河。就这样在这6个多月的艰苦转战中,他们穿山西,翻土壕,渡黄河,一路还要与日本人周旋打游击,白天潜伏在山里,夜里偷袭和前进,刘振声说他脚上的伤疤是磨烂了好,好了又磨烂,不远万里,终于在年底前抵达了延安。
  参加大生产运动
  在抵达延安后,组织将刘振声安排在延安西北局通讯班。“大生产运动期间,我们边开荒边上课,坚持学习文化知识。前面的战友边走边背着石板,后面的人紧跟着石板,边走边读上面的汉字。虽然条件十分艰苦,但大家学习的激情很高涨。”刘振声说,有些老战友负过伤,身有残疾,仍然带头劳动,作出表率。团长身先士卒,和战士一起开荒,双手打满血泡。很多知识分子也都争先恐后挥镢扬锹,手上打了血泡,脚板被镢锹砸伤,仍咬牙坚持劳动。就连女战友也是个个好强,送开水上山,肩膀压肿了,就用手套、破棉絮,甚至绣花枕头垫在肩上。劳动热情十分感人,在驻地周围5里之内到处寻找零星土地,大的几方丈,小的几方尺,三棵白菜,两棵南瓜,见缝插针。这样做,既圆满完成了生产任务,又密切了军民关系。大生产运动让这批抗日战士们在生产劳动中磨练了意志,砺炼了生命,由一般的追求光明和进步,情感脆弱、身体虚弱的爱国者,变成了意志坚强、身体健壮、不畏任何困难的无产阶级英勇战士和革命的脊梁。大生产运动不仅起到了重大的历史作用,而且给今天留下了有益的启示,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既是革命战争年代克服困难,战胜强敌,争取胜利的根本法宝,也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 相关阅读
  • 快乐的老木匠

    文/图 记者 贾书章  走进王荫坤老人的家,一个木工工作台上,刨木花卷起来,像一朵朵白褐色的花,散发着松木特有的清香。木工工作台旁,刨子、斧子、墨斗、大小的手工锯、凿子等木工工具一应俱全。王荫坤老人正在用...

    时间:09-08
  • 19吨液化汽油槽车侧翻 多部门紧急排险

      本报讯 (记者 方 方 通讯员 韩 丹)9月4日15时14分,一辆车号为川X-20083挂装有约19吨液化汽油的槽罐车在s307省道柞水至商州杏坪镇肖台村路段发生侧翻,油料泄漏,后经柞水县应急办、安监局、杏坪镇政府等多个部门...

    时间:09-08
  • 乡土文化扮靓朱家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朱恢军   8月末到柞水营盘朱家湾,刚遇到了入秋后的第一场雨。一路上尽情随车辆在公路驰骋,听着车轮在湿润的柏油路面碾压出嗞嗞声,嗅着清新舒服的空气,欣赏着路边随风而摆的杨树枝、哗...

    时间:09-08
  • 带着妈妈去上学

      本报讯 (汪 涛)9月6日,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共同帮助下,唐伟丽带着妈妈来到商洛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她将一边照顾病重的母亲一边完成自己的学业。   今年19岁的唐伟丽,家住山...

    时间:09-08
  • 商南特色为先打造知名美丽乡村

      锣鼓响起来,欢快的秧歌扭起来;游客来了,记者朋友、网络达人、微博大V们来了,垂钓爱好者也来了。顿时,美丽的乡村沸腾了!   这里是商南县倾力倾情打造的“秦岭美丽乡村”——清油河镇...

    时间:09-08
  • 清油河创新举措助推移民搬迁

      本报讯 (张妮娜 周烨明)商南县清油河镇党政领导干部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移民搬迁重点工作推进责任制,镇领导带领扶贫、林业、农业等相关站所负责人走遍了全镇的沟沟叉叉,经过实地...

    时间:09-08
  • 洛南组织新型职业农民考核

      本报讯 (席福民)近日,为了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塑造未来农业生产主力军,洛南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认真组织实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培训采取固定课堂集中授课,田间课堂实习实训,帮扶指导老师...

    时间:09-08
  • 柞水为“三大会客厅”注入文化内涵

      本报讯 (陈华亮 张 珊)今年来,立足基层文化阵地、群众文化生活和完善旅游文化要素的建设,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为柞水建设“三大会客厅”注入了文化内涵。   围绕建设“精美城镇...

    时间:09-08
  • 山阳“道德讲堂”弘扬正能量

      本报讯 (柳 阳 记者 董 楠)9月2日上午,山阳县公路段道德讲堂活动伴着激扬的歌声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公路段60多名领导干部参与此次活动,大家都一致表示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立足自己的岗位,践行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

    时间:09-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