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刘瑞田今年已经95岁高龄,但目光明亮,身体健康,向同学们讲述起自己的抗战经历时口齿清晰、思维活跃。抗战期间,刘瑞田所在部队一直在湖北荆门、中条、大武县一带抗击日寇。“我们11个人刚到指定位置就被日军的一个连包围了,交火中有7人倒下了。我刚趴在地上端起枪,一颗子弹从我头上打了过去,把我帽子打了个洞,子弹擦着头皮,差一点我就没命了。”刘瑞田讲述的惊险一幕让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现场为同学们解答疑问
聆听了4位抗战老兵的英雄事迹后,同学们对抗战有了更加生动具象的认识,更激发了学习抗战历史的兴趣。来自商洛学院2013级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李文慧说,尽管过去也曾经在课本上了解过抗战的历史,但这种与历史亲历者面对面的经历带给她更强烈的震撼。刚退伍返校的学生魏忠杰对老兵们当年战前训练的事很感兴趣,便忍不住向老兵们请教。“那时候根本谈不上训练,部队在练习射击时,从来都只练习瞄准,舍不得打一发子弹,要把子弹留给鬼子。”刘瑞田说道。程朝坤则回忆称,自己被拉壮丁入伍后只被教会打枪和投手榴弹后就前往云南、贵州一带阻击日军。
一位同学说,历史课本中讲过革命先烈都是靠小米加步枪取得胜利的,他想知道当时我军作战的武器到底有多简陋,敌我差距究竟有多大。说起打仗的事,余喜治老人的情绪相当激动,他讲到:“日军进攻,首先是飞机轰炸,再是大炮火力覆盖,然后才是装甲车引导步兵冲击。而我们只有步枪和手榴弹,枪就是那种拉一次枪栓打一枪的汉阳造。敌人的飞机、大炮、装甲车,我们是拿它没办法的,只能趴在战壕里,把生死置之度外,等日军的步兵上来再狠狠地打。”刘瑞田补充道,作战时战士们手里只有汉阳造步枪和巩县造的套筒枪,一个连只有一挺机枪,一个旅只有一门迫击炮,一个战士只有七八发子弹,炮弹更是少得可怜,全连只有几只手榴弹,硬是靠着人多,与敌人拼刺刀才能守住阵地。战争的残酷让在座的同学们深受震撼,对老兵当年的英勇表现由衷钦佩。
提问环节即将结束,一位女同学的提问让老兵们集体陷入悲痛。“您们作为国难的亲历者,前往的都是一线战场,能讲一讲您们亲眼见过的日军对我们国人犯下的罪行吗?”一阵沉默之后,武长茂老人沙哑的声音开始了讲述:“日军在我的家乡进行大扫荡,对手无寸铁的平民使用细菌战,村民们感染后纷纷死去,每天都有从村里抬往郊区掩埋的尸体,我们武家在村里还算大家族,最后就剩下了十来口人……”说到这里,武长茂老人声音哽咽着继续说道,自己的一名女战友被日军抓住后竟被活活烧死。“在日占区内,我亲眼看到日军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烧毁民房,强奸妇女,残杀村民,老幼妇孺都不放过,真正是无恶不作,把我们中国人害得苦。”余喜治老人激愤地说,在场者无不愤慨,并为老兵们不怕牺牲的精神所动容。
愿祖国强大 再无战事
艰苦的抗战岁月虽然已远去,留下宝贵的抗战精神却值得每一位中国人铭记。“希望年轻人牢记历史,千万不要忘却那段抗战岁月,继承吃苦耐劳光荣传统,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老兵刘瑞田对广大大学生的寄语。
程朝坤老人说,中国人民不怕战争,也不怕牺牲,只要日本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我们一定要备战到底。70年前这样,今后还是这样,只有世界和平才是希望。“大阅兵上,我看到那么多的坦克、飞机,我感到很自豪,祝愿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富强,我们的人民越来越团结,让任何侵略者都不敢再进犯我国一丝一毫!”余喜治老人说,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祖国和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时,是他们那双手,紧握钢枪,不怕牺牲,和敌人浴血战斗,才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少年强则国强,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青年学生要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安定与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商洛学院党委副书记彭虎军总结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