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李亮 左京 王涛

隔山打牛,在巨锤的作用下,隔着丁钊的手掌,6页瓦瞬间成为碎片。

钢筋锁喉,这是丁钊最拿手的绝招。

书法也是丁钊的爱好之一
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机缘巧合他自5岁起就开始练习功夫,从民间师傅教授到去专业学校练习,18岁时,他所练的功夫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也已在市县多次比赛中获奖。然而,命运并没有眷顾他,在一次即将参加大赛前夕,父亲病重,他的机会就此错失,从此,他的人生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之后,在生活的所迫下,他出外寻找工作,经历了人生的种种考验。几十年过去,38岁的他依旧生活在乡村,虽然经济仍很拮据,但他练习功夫的习惯依旧未变,他坚持将中国功夫传授下去的意志未变,他始终相信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
结缘民间师傅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在商州区大荆镇街道上见到了丁钊。他与我们想象中的一样,是个高个子,体型中等,有着健康的肤色、厚实的肩膀和健硕的身材,单单从气质上就可看出常年练功夫的他与别人不同。丁钊本是商州区牧护关镇小韩峪村人,因为孩子在大荆镇上学,他和媳妇就在学校附近租住了一个房子,以便照顾孩子。
来到他租住的屋子,这是一个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小空间,除过摆放一张床和一个放有废弃电视的桌子外,就是一个用木板搭成的架子,架子上放着很多杂物,其中包括一些纸张和毛笔,但似乎这些摆设并没有过多引起人的注意,更引人注意的是木板上方墙上挂着的许多练功夫用的器械,其中有握力器、双截棍、飞刀、绳彪等,还有一双显眼的拳击手套,据说这是丁钊曾经获得冠军时的奖品。
丁钊有着极其贫苦的童年。他的家坐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地方,那个年代里农村的孩子根本就吃不饱饭,那时候吃一口白面馍也是一种奢侈,更不用说吃上肉了,就连穿的衣服也都是家里大一点小孩穿烂的补了再补。而让丁钊庆幸的是,他的童年虽然贫苦,精神上却是愉快的,因为他结缘了功夫。
那时候,村里长辈中有一个爷爷略懂功夫,父母知道练功夫能让人身体变强健,于是几个哥哥从小就跟着这个爷爷学习功夫,丁钊也不例外。5岁的他经常跟在哥哥后面比划,不久,爷爷发现他学得很认真,便很细心地教他,那时起他就开始学起了八卦掌,每天天不亮,他就跟着爷爷练习,一闲下来,他也会去找爷爷,勤奋的他功夫基础越来越扎实。
到了8岁时,他的功夫已经有了一定的功底了。这一年,他跟随爸爸到渭南的姑姑家做客,在姑姑家期间,他经常会抽空练习村里爷爷所教功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练习时被村里一位70多岁的老人看见,于是,他结识了人生中的第二位师傅。这位老人也是一个常年练功夫的人,他最擅长气功和养生气功,只不过老人的身体已难以支撑日常的练习。老人见丁钊基础好,又是一个个性善良的孩子,即便学习功夫也不会危害社会,便有意将昔日所学教给他。通过勤学苦练,二十几天过后,丁钊已经将老人所教授的功夫要领全部掌握,老人很是欣慰。后来还曾听姑姑对他说起,老人有一次居然在看他练习时落泪了,老人高兴的是他的所学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