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一次,他在姑姑家门口练习功夫,一位化缘的僧人路过时停留了一会看他练习,之后,僧人便与姑姑商量,想教丁钊练习其他功夫。姑姑随即答应了,僧人在姑姑家住了十几天,给他教了铁砂掌、隔山打牛、钢枪刺喉等功夫,并指导他练习。也许是丁钊有基础,他很快就掌握了这几门功夫,僧人在教授过程中还曾说:“功夫,非有缘弟子不传”,他曾走过大半个中国,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教授,遇到丁钊,他也欣喜不已。
到专业学校练习
13岁的丁钊,功夫已经有了很深的基础,并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丁钊的父亲是一名民办教师,虽然工资微薄,生活拮据,但在他看到丁钊功夫方面的天赋后,经过多方打听和联系,把他送到了咸阳市人民拳击武术学校学习。这个武术学校是丁钊的一个亲戚给介绍的,亲戚刚好在咸阳,平时也可以照顾丁钊。
来到学校后,丁钊开始了刻苦的练习,在那里他主要练习拳击、散打和截拳道。学校有一个师傅很是赏识他,总是抽时间教他。丁钊对这位师傅毕恭毕敬,十几岁的他为了感谢师傅,常常给师傅端饭、洗衣服、缝被子,师傅也把他当亲儿子一样对待,遇事总是教他。一两年之后,丁钊在学校里已经表现很突出,那时学校也会经常举行比赛,丁钊总会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他17岁那年,学校组织了一个比赛,邀请全省800多人参赛,丁钊在此次比赛中一鸣惊人,获得了冠军。“虽然练习很累,但从不敢忘记前面两位师傅的嘱托,一定要坚持下去,将功夫发扬光大。”丁钊说。
18岁那年,丁钊获得了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机会,他被学校保送参加西北五省跟东北三省的武术比赛,这也是他人生历程中最大的一次比赛。师傅对他说,这次比赛以他的实力,定能取得好成绩,之后他还可以被保送参加北京国家级武术队,到那里练上3年后,即使不参加国际比赛,以他的功底,至少也能做个省级武术教练。这是师傅给他的规划,他心想只要自己勤学苦练,一定能让师傅的愿望成真。然而,生活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就在比赛前夕,丁钊收到家里发来的电报:父亲病危。在痛苦与不舍下,他随即告别了赏识他的师傅,先回到家中看望自己的父亲。原本他想着离比赛还有一段时间,他也不会耽搁比赛,然而,这一离开,他的人生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转折。他回到家之后,发现父亲患了疟疾,病情很重,因为没有钱到城里看医生,只是服了一些中草药。那段日子,对他来说极其黑暗,父亲的病不见好转,他看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比赛临近,他却无法抽身。在比赛和父亲之间,他只能放弃比赛。
4个多月过后,父亲身体恢复一些,渡过了难关。丁钊离开了家,再一次回到学校看望师傅。他将家里的情况告诉师傅,他将自己4个多月来的所想告诉了待他如亲儿子一般的师傅。他说,在父亲病重期间,他明白了钱对贫穷人家的重要性,他已经想清楚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应该负起这个家的责任。虽然他舍不得学校,舍不得教授他的师傅,但他无力去改变。
一辈子的坚持
这一年,丁钊放弃了在学校的练习,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他先是来到西安,希望在大城市寻找到一些赚钱机会。
第一份工作,他记忆犹新。在火车站附近一家餐饮店打工,一个月后,对方不给发工资,并与他起了争执。当时餐饮店的厨师拿炒菜的锅打他,他下意识地一阻挡,结果把锅的握手给折歪了,对方一见,立即喊来了老板,老板顺手拿起一个筷子笼砸他,这时,他直接拿起筷子顶住喉咙,靠气功把筷子折断了。他的这一身功夫让对方震惊了,他来这里打工一个多月,从来没有显露出这个本事,对方立即给他拿了100元钱,虽然他当月的工资应是180元,但年轻的他还是知足离开了。
之后,丁钊当过建筑工人、保镖,还开过煤厂,但是,他始终谨记几个原则:不干任何违法乱纪的事,不靠功夫欺压他人,诚实守信,宽容待人。在丁钊开煤厂期间,因为他讲诚信,生意一直很好,但善良的他在厂子效益最好时把煤厂让给了哥哥。“哥哥比我年龄大,当时到了娶媳妇的年龄,没一份正式的工作,肯定不行。”丁钊说,亲情在他眼里大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