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功夫农民

功夫农民

2015-10-29 09:00:4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厂子让给哥哥后,丁钊回了一趟家,他见父母年龄已大,身体越来越不好,就决心回到家乡谋生。他买了几台小型挖掘机,在家乡附近接一些活,除了能赚取生活费,还能照顾父母。如今,他的挖掘机还在大荆镇的租住屋门前停着,生意已经大不如以前,很长时间都不发动一次。
  虽然从18岁起,丁钊就离开了武术学校。但这么多年,他从未放弃对功夫的练习。即使在西安打工期间,他每天也是四五点起床,悄悄练上一段时间,才开始一天的工作。每天早晚,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改变。“练习功夫一天都不能间隔,否则一生都会练不好。”丁钊说。
  现在,他每天早上4:10起床,跑步6公里到附近的清明山上练习,早晚各两个小时,每一个动作他都要坚持600余次,他所练的功夫已被镇附近多人知晓。在我市举办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启动仪式上,他还展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铁砂掌、隔山打牛、钢枪刺喉等。现场,他将6片瓦放于胳膊下,用约为30多公斤的石杵子砸在胳膊上,6页瓦全部粉碎,他的胳膊依然完好未损,引发群众一阵惊叹。
  丁钊说,这么多年他已抽空拜访了40多位师傅,他不仅不会丢失自己以前所学,还要通过日常的练习更加巩固这些功夫,以期有机会传授他人。
  善良如他
  丁钊还有个爱好就是绘画和书法,每天除过练习功夫外,他还要花上3个小时练习书法和绘画。“白天的时间不能耽误,要挣钱养家,晚上的时间极其珍贵,要练功夫,还要练习书法绘画,每天只能睡4个多小时。”丁钊说。
  丁钊的书法和绘画虽是自学,但其笔法刚劲有力,绘画也是栩栩如生。那是去年清明节,他受朋友相邀,去附近清明山上烧香拜佛。那天他刚从工地回来,衣服又破又脏,没来得及换就来到了山上。他听到看管寺庙的人谈论,原本庙里的柱子上刻有一条龙,极其生动,经过多年岁月的涤荡,如今已参差不齐,早已不见其样子了,几次想找人来修,但就是没有钱。丁钊听后,毛遂自荐,说愿意无偿修补。对方一看丁钊的“寒酸”样,质疑其是否有真才实学,便让他在地上先画一条龙试试。只见少许时间过后,丁钊已画好,对方大加赞赏,于是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丁钊大多都是在山上度过。
  丁钊是一个热心人。孩子在大荆镇小学念书,他经常帮学校义务干活,即使家里再缺钱,他也不收一分钱回报。去年6月份,丁钊路过西安钟楼,因为两个女大学生不小心将一个路过的黑人脚踩了,几个一起的黑人试图找寻女学生的麻烦,一直堵着不让离开。丁钊见状,立即上前劝解,对方却试图打他,身怀功夫的丁钊并没有因此动手,还是好言相劝,最后他替两个学生出钱赔偿,才以此了事。“学生娃都没有钱,事情发生了,也不能靠力气解决,只能劝解,人总是以和为贵的。”丁钊说。
  丁钊还是一个善良的人。2013年冬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当时他在商州城里一个小摊前吃米线,正吃时,一个衣着破旧的老太婆来到了摊前,看了又看,并怯怯地问老板,她只有1块5毛钱,是否能给她做一碗米线。老板听后拒绝了,而丁钊叫住了老太婆,请她吃了米线,他还怕她吃不够,在周围买了几个包子给她。吃完饭后,丁钊硬是塞给了老太婆20元钱,即使他身上当时总共只有30多元钱,回家坐车要花费8元,付完米线钱就所剩无几。“我做的都是应该的。”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将丁钊身上的品质全部展现出来。
  采访结束时,丁钊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他希望借媒体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功夫的博大精深,让国外的人知道中国有这样的功夫,商洛有会这样功夫的人。他还希望有愿意学功夫者,与他联系,他愿意倾囊相授。“未来,我还准备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虽然现在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我一直在行动的路上。我是一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我要让全世界人了解中国功夫。”丁钊说。

  • 相关阅读
  • 守护天使

      记者 李 亮   医学界有句调侃话:“金眼科,银外科,马马虎虎妇产科,千万别干小儿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儿科诊疗难度大、工作压力大的实际状况。而刘金仓从事儿科28年,始终坚守在一线,诊治了...

    时间:10-29
  • 深山里的幸福

    文/图 记者 李 亮 吉文艳老人和他的邻居坐在家门口,幸福地谈论着如今的好生活  一位老人,住在土砌的屋子,空间只有不到10平方米,一个灶台,一张小床,一个木箱,这几乎是房间所有的摆设。然而,幸福往往与物质不...

    时间:10-29
  • 残疾男绣出精美十字绣

    文/图 通讯员 马宏涛 记者 王 涛安景峰展示长2.4米的十字绣作品  他下身瘫痪,无法站立,但凭借灵巧的双手绣出了一幅幅精美的十字绣作品,也绣出了残疾人的自信人生。   今年30岁的安景峰,是洛南县石坡镇肖湾村...

    时间:10-29
  • 在商南十里坪这几月

      日记之一   穷村富村都住着我们的群众   2015年7月24日 晴   一大早从镇上出发,到地处偏远的马王沟村下乡。到达盘山公路顶端时,太阳还没有翻过山头,云雾依然萦绕在山腰。村干部先领着我们查看了新修...

    时间:10-29
  • 丰乡劲拂文明风

      ——“讲好山阳故事,凝聚发展合力”系列报道之十三   金秋十月,不论漫步于山阳县城主街道,还是徜徉于背街小巷,居民小区,你会发现:这里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秩序井然、空气清新,居...

    时间:10-29
  • 丹凤依托产业加速移民户脱贫

      本报讯 (樊利仁)丹凤县立足县情实际,积极为移民搬迁户“量身定制”特色优势产业项目,着力帮助移民户发展肉鸡、生猪、核桃、蔬菜、香菇、木耳等特色产业,让移民户实现“搬得出、能致富”的...

    时间:10-29
  • 山阳199人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

      本报讯 (张爱武)山阳县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坚持立足产业、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注重实效原则,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龙头企业、农民...

    时间:10-29
  • 央视七套聚焦商南茶

      本报讯 (叶竹虎 孙传卿)10月22日至26日,中央电视台CCTV7频道《农广天地》栏目组走进商南拍摄专题片,宣传商南茶。   央视栏目组先后深入商南县试马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沁园春茶叶公司白茶示范基地、城关街...

    时间:10-29
  • 告别“忧居”生活 实现“宜居”梦想

      记者 王 涛   深秋时节,阳光和煦。商南县西街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现场大型机械轰鸣,原本破烂不堪的棚户区已被夷为平地,拆迁工作紧张而有序。告别低矮破旧的土屋,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是...

    时间:10-2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