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支撑的幸福人生
晨光微露,姜欢在保姆的搀扶下,迈着颤巍巍的脚步,在通往县城北面绣屏公园的小路上艰难地行走着。每走一步她都要使尽全身的力气,踉踉跄跄,她瘦弱的双腿几乎支撑不了不足30公斤的身躯。但姜欢内心是幸福的,带着一颗感恩的心,一路走来。19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经历了数不清的疼痛、悲伤,甚至绝望,她在生活中彻悟到生命的本质: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奇迹是在厄运中诞生的。在姜欢的生活中,每天必读书、必写作、必走路锻炼;在姜欢的诗文里,她歌唱生命、青春和爱情,她用最纯朴的心、最率真的情、最动人的语言去直抒胸臆表达心声。
春天里,姜欢养了一盆花叶常青藤,放在屋子的阳台上。小巧的叶子,绿色的叶片上点缀着状若花边的黄色圆点。微风吹动,长长的藤儿轻轻摇曳。据说常青藤是四季常绿的植物,不开花。但不知为什么,姜欢总是希望她的常青藤有一天会开花。抱着这个美丽的愿望,她一天天耐心地等待着。一个人的理想可能多得胜过了天上的星星,可所有的理想都必须有一种肥料,那就是爱与希望。姜欢相信,只要有爱,只要永远怀抱希望,她的常青藤就一定不会枯萎,一定会绿意盎然,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来。
没有什么比生命还要珍贵,经历19年疾病缠身的姜欢,对生命的理解更加深刻。她在《快乐地活着》中说:“生命简单地如同一杯白开水。我知道,在我的生命册上,我是根本做不到什么辉煌与显赫,但我平实地对待每一天,我以我的热忱和坦然来面对自己这孱弱的生命。”镇安栗乡诗社社长王德强告诉大家,姜欢给我们的可贵启示,她不仅是一位身残志坚的女孩,更是一位怀揣文学梦的阳光女孩,她这样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姜欢尽管重度残疾,然而她用一支笔寂寞前行,与病魔和命运抗争19年,写出了如此多的作品,令人钦佩。”她的同学李敏面对高残的姜欢感慨地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让姜欢圆自己的文学梦、书法梦,市残联和镇安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县文联、残联、妇联、水务局等单位和部门挤出一部分经费扶持姜欢的作品出版。姜欢在杨凌上学时的校友和同学,你五百、我一千,也纷纷加入到献爱心的行列。据姜欢的校友王林介绍,“为了开好新书首发式,校友和同学都献计献策,出钱出力,把姜欢的这次活动完全当做自己的事情干,仅这次捐款就达2万余元。”
2015年10月30日,在镇安县文化馆三楼举办姜欢新书首发暨书法展活动仪式上,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正斌、副县长安庆芳出席活动并对姜欢新书发行表示热烈祝贺,姜欢亲朋、校友及相关部门、社会各界150多人参加活动。对姜欢十多年坚持写作,十多年与病魔作斗争的精神表示赞扬,希望相关部门加大对姜欢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感恩社会精神品质的宣传力度,引导青年学生、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书法展上,笔者看到悬挂着姜欢楷书、行书、草书各种字体的大幅书法作品,有的是名言警句,有的是自己原创的片言只语。不仅书法颇有功力,而且作品内容启人深思,大家欣赏着她的作品纷纷啧啧称赞。“姜欢出版一部部的作品,不仅是生命之树长青,而且是文学艺术之树长青,在身体极度残疾的情况下,能创作如此多的作品,实属罕见。”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刘立勤在新书首发式上如此评价。
在现场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姜欢除了爱好写作,还坚持练习书法。她虽然双腿不能走路,但是她能用文学和书法做了她人生的拐杖。她的同学金辉告诉笔者,“仅在展馆这次展出的姜欢书法作品就有100余幅,她创作了300余幅书法。这种笔耕不辍的精神令人起敬,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