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杨森 王涛 通讯员 汤龙

技术人员正在指导群众栽植丹参苗

果子狸养殖已成为十五里铺村的特色养殖项目
冬日暖阳普照,十五里铺村天空显得格外的蓝,老妇们悠闲地锻炼身体,孩子们在广场上尽情的戏耍。走进商州区刘湾街办十五里铺村,眼前是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村里的人越来越多了,人气越来越旺了,生活越来越好了。”这是75岁村民任大爷最直观的感受。即将过去的2015年对于该村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一年,水泥路直通到家门口,摆脱了几十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路况;这一年,修建了文化广场安装了健身器材,村民们有了自己的活动健身场所;这一年,村里修建了河堤村民们修缮了房舍,山清水秀家园变美了;这一年,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挣钱也更容易了。随着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十五里铺村的贫困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整治村貌留住人
十五里铺村地处商州城南15里处,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497户1735人。该村虽然距离城区仅15里,但受立地条件和交通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缓慢。2014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低于全省1332元,低于全市435元,低于全区466元,外出务工赚钱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更无从说起。去年,十五里铺村被列入商丹园区“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包扶对象后,园区制定了“一年全面启动,两年成效明显,后期稳定发展”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扶贫资金专户,从单位经费中拿出近50万元,迅速改变该村的村容村貌和生产生活条件。一股建设热潮在十五里铺村掀起:村道硬化了,800米的通组路修好了,沿线民居改造工程16户墙体外粉涂白,5户院墙改造完成,党员活动室、文化广场建成投入使用……
在十五里铺赵沟土鸡养殖基地,记者见到了返乡创业的杨海波。“过去,村里都是土路,下雨一脚泥泞,到处都是牛粪、猪粪,一不小心就要踩中‘地雷’。现在通组路都修好了,不管做什么都方便多了。”杨海波告诉记者,他之前在城里做装饰生意,城里生意也不好做,去年回乡时看到村里的变化,就决定放弃城里工作,回到十五里铺投资30多万元发展养鸡产业。
33岁的村民贾龙龙,北漂打过工开过食堂,后来母亲一场重病,花光了所有积蓄并欠下了巨债,生活陷入了极度贫困。这种情况下,他做出了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同样的选择——外出务工。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了解情况后,驻村工作队帮他选择了果子狸养殖项目,并联系了果子狸幼崽,安排他参加养殖技术培训,园区还扶持了2万元的养殖补贴和20多万贴息贷款。“今年引进了150只果子狸种苗,平均每只产子3只,100只母狸能产300只,明年养殖规模能达到450只,按照市场每只900元的价格,300只商品狸能带来27万元的毛收入,除去人工费和饲料费,年纯收入10万元不成问题。”贾龙龙信心满满的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精准扶贫,扶起的不仅仅是困难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应扶起他们对生产、生活的信心。商丹园区管委会周和斌主任认为,不论造成贫困有何种直接原因,精神贫困始终是主观上的首要根源。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在精神上脱贫,是摆在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