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增强脱贫后劲
午后的十五里铺村,暖阳高照。田地里,到处都是农人们忙碌的身影。“趁着这几天天气好,土壤比较湿润,大家集中栽培,种苗不够的不要着急,明天还会运来,管够!”商丹园区下派扶贫村第一书记汤龙边给村民发放丹参苗边说。
“许多农村的事不是‘没办法’,而是‘不了解’。我们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召集老党员、村民代表一起摆龙门阵、话家常,了解村里的情况,群众的想法,村民的困难。”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队长、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崔孝栓告诉记者,能发展新的、高效的产业固然好,但是,由于贫困村的群众素质普遍不高,接受新技术、新观念比较难,在研究十五里铺村的产业扶贫时,通过充分与村民进行商讨,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考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这个贫困村“造血”。结合十五里铺村气候和耕地情况,选择了种植丹参、养殖果子狸、土鸡、土猪等大家熟悉的产业帮助贫困户脱贫。商丹园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经过深入调研决定:先富带动后富,对原有的养殖户进行扶持,精选一批事业心强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农村经济能手担任果子狸、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起人,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能手参与管理,园区出资以每户2000元的资金入股,贫困户年终分红。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让贫困户有了长效的收入,同时提高了参与感和积极性。
“走,到我家看看我的养鸡场,我媳妇正在喂鸡呢。”“先去我家吧,我们果子狸养殖基地离这最近,这会他们正聚在一起晒太阳,特别可爱。”得知记者来采访,村头广场上聚集了很多群众,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和自信的笑容,迫不及待的介绍着自己经营的产业。
经过一年多的帮扶,十五里铺村重点产业扶贫形成了全覆盖、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局面,培育了果子狸、布尔山羊、散养鸡、土猪等主导养殖产业和核桃园、香菇等规模种植产业。通过“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69户贫困户和31户生活救济户分别参加果子狸合作社、丹参基地,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另外园区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开启电商扶贫,依托十五里铺果子狸特色养殖优势产业,创建了金狸佛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村支书赵峰给记者晒出了一份商丹园区帮扶账单,修建党员活动室10万元,修建生产路10万元,果子狸养殖注入股金9万元,百亩丹参基地投入3万元,发放贫困户养殖补贴3.5万元,慰问贫困户2万元,修建文化广场4万元,整治村容村貌1.56万元。同时,争取15万元修建通组路,争取20万元修河堤。一组组数据彰显著商丹园区对帮扶村的倾情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