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2.6万千瓦。笔者从县发改局了解到,该县依托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云镇水库、旬河梯级开发、北阳山风能发电等百亿清洁能源基地,促进循环经济爆炸式增长。
“化害为利”打造绿色产业。“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这是不少人对过去农村面貌的深刻印象。让农村面貌变美,不仅是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更是当地群众的深切期盼。
在镇杨路风凸岭隧道出口处,笔者看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沿路的桂花树依然翠绿,成片的绿地衬托着住家户的干净整洁。“这种牲畜粪便发酵成沼气,可用来照明做饭,沼渣还可用作种菜种庄稼的肥料,进行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已进入农家生产和生活。”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如是说。
笔者在米粮镇丰河村看到,去年6月修起的人工湿地花园式污水处理厂里,种植着美人蕉等亲水植物,吸收污水中的富氧成分,整个工程既生态又环保,且美丽如画,空气中也闻不到一丝畜禽粪臭味。村支书王邦玺告诉笔者,这个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废水30立方米,建成后的人工湿地,将农户的污水收集到管网池,进入小区化粪池里,再通过检查井到调节池后,通过厌氧生物滤池到酶促生态人工湿地后,最后经过清水池过滤,生活污水由此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既可养鱼,又可灌溉浇地,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重点建设与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不断加快县镇主干道、公园、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
“以前我们这儿就是个穷地方,生活方式比较粗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政府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村上面貌变了,环境好了,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木王镇桂林村支书孟贤余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截至2015年11月,该县建成垃圾填埋场7处、垃圾压缩站1个、垃圾收集屋5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个、沼气池1座,农村水源地封闭保护设施49处,受益人口达8.21万人。
“点绿成金”发展生态经济。镇安依据天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扎实推进唐遗址公园、云盖寺古镇、塔云山、木王山、黑龙观等景区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8亿元,“绿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镇安群众致富新亮点。在青铜关镇磨石沟,笔者看到路沿上栽爬山虎,道路两旁栽绿竹,滑坡体栽刺槐,河阴坡地栽油桃、阳坡地栽樱桃,套种油牡丹、魔芋,河道栽柳,庭院沿砍边栽月季、迎春花。在磨石沟至塔云山景区全长14.5公里,方圆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初步建成了塔云竹海长廊,栽植樱桃园、桃李采摘园、牡丹观赏园。每到假期,到丰收村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
据县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今年镇安县被确定为省级旅游扶贫试点县,全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青铜关镇丰收村、云盖寺镇云镇村、木王镇桂林村等10个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农家乐集群5处500户、客栈15个、乡村旅馆30户。
镇安山地多,温差大,板栗、核桃、魔芋、茶叶、蚕桑、中药材、油药牡丹、蔬菜、蜂蜜、畜禽“十大山地农产”品质优良,产量高,市场潜力大。该县为让这些“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绿色特产搭上现代营销快车,积极借助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