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民生资讯

重温古道千年沧桑

重温古道千年沧桑

2016-06-16 09:08:18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项目确定后,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淑慧十分重视,多次召开协调会研究确定拍摄思路、内容重点和实施方案等事宜,并多次在市文广新局局长周云岳,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商洛广播电视台台长巩文超的陪同下前往剧组看望慰问。市文广新局、市旅游局、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多方筹措经费,保证项目运行。各县区委宣传部、文广局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和摄制组的要求,广泛挖掘、整理与商于古道有关的历史记录和文献资料、图片等,先后向摄制组传送了数十万字的文字资料和大量图片、视频资料,加深了策划、撰稿和编导人员对商于古道历史文化内涵的认识。
  二
  受邀担任记录片总导演的夏骏,是央视中影集团著名编导,华人文化集团董事局执行主席,中国第一批电视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夏骏24岁进入央视,30岁出头的时候参与策划了《新闻调查》等栏目。1997年和1999年,担任央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直播总导演。拍摄过的纪录片有《解读上海》《居住改变中国》《大海湾》《支点》等,业内称他是“最有使命感的媒体人”。
  为了高质量拍好这部纪录片,2015年,夏骏导演及其团队在拍摄纪录片《汉江》走过商洛许多地方之后,再次带领摄制组专程到商洛各县区详细踏勘踩点、考察了解商于古道历史文化渊源,广泛搜集、掌握与商于古道相关的文史资料,反复求证其中一些重要的事实和细节。有时夏骏提出的征询问题,具体、详细、新奇到令商洛当地研究者吃惊的程度。在前期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摄制组先后多次修改拍摄实施方案和纪录片拍摄脚本。
  2015年10月,夏骏团队在拍摄大型纪录片《长江》的繁忙进程中,挤出时间,来商洛参加了3集电视纪录片《商于古道》开机仪式,并对商于古道的几个重点节点进行了拍摄。
  开机仪式上,夏骏坦言:“最近我同时也在拍《长江》,如果说《长江》和《商于古道》哪个难拍的话,我可以说是《商于古道》,因为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太少了。”虽然拍摄难度大,但夏骏也有信心完成这一项目,“历史文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它们等待着、呼唤着我们去挖掘。商洛市委、市政府也充分认识到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关系,这是一个起点。希望纪录片《商于古道》能让留在商洛的历史文化遗迹焕发出新的活力。”
  2016年5月1日,夏骏团队在结束了纪录片《长江》的拍摄后,顾不上休整,牺牲节假日紧急转场陕西,紧锣密鼓地投入到《商于古道》的拍摄当中。从5月2日开始,一个多月里,摄制组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商山洛水之间以及商于古道贯穿的西峡、淅川、蓝田等地,行程上万公里,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对与商于古道有关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活场景、历史遗迹、重要文物、重大历史故事等内容,分别采取低空拍摄、地面拍摄、现场再现拍摄、影棚再现拍摄、采访专家学者和历史传承人等拍摄手段,力求客观、真实、丰富、生动,富有表现力。
  三
  夏骏导演的团队是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剧组最多时有37名不同年龄层次的成员,从总导演到执行导演、摄像、灯光、服装、道具、化妆乃至司机,每个人都像上足发条的钟表,按部就班地履行着各自的职责。
  总导演夏骏亲自参与采访,与贾平凹、肖云儒、王家民、陈道久、姚怀亮、杨建国等文化名人以及民间文化传承人展开对话。在凤凰古镇,夏骏一行寻幽探微,访问了多位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和见证者,深入了解古镇的形成过程、历史影响、文化遗迹和商业形态等,并实地拍摄了传统的酿酒、捞纸、铁器铜器制作,农副产品和中药材加工销售等生产生活场景。通过对凤凰古镇老字号传人卢臣智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研究者的采访,取得了许多难得的节目素材。

  • 相关阅读
  • 中共麻街地下交通站修复纪事

      提起麻街地下交通站,还得从革命前辈李世华谈起。   李世华,商州区麻街镇齐塬村人,出生于1911年,1920年进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自幼爱憎分明,好爱交朋结友,抱打不平。学校毕业后投奔凤翔县国民党绥靖司...

    时间:06-16
  • 蓝关一路诗歌一路行

    雪拥蓝关 ( 陈继先 摄 ) 蓝关古栈道 ( 陈继先 摄 )   蓝关也称峣关、青泥关、蓝田关、牧护关。据考证,西周时在秦岭之巅建峣关,以拒丹江流域的“蛮民”。至秦二世时将峣关迁至青泥城,即古蓝田县...

    时间:06-16
  • 漂族老人的晚年

    广场里随处可见带孩子的老人 许多照顾孙辈的老年人利用闲暇时间 也加入到广场舞大军中 。   候鸟迁徙是为了追逐更舒适的生存环境,年轻人漂泊异乡是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抱负,而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离开亲友...

    时间:06-16
  • 帮扶足印遍农家

      “你们县上的干部如今个个都到我们乡下来,今天还来到了我家,帮我脱贫致富想办法,现在我想发家致富养土猪、土鸡的信心更加坚定了!”这是杏坪镇云蒙村二组贫困户汪柏成,听了柞水县卫计局干部帮她制...

    时间:06-16
  • 产业脱贫开启致富新希望

      沿着柞水县著名景区凤凰古镇往水滴沟方向走12公里就到了宽坪村,村子名字听起来很美,但村里之前的发展却并不怎么“美”,这里地理环境并不是人们以为的又“宽”又“平”,反倒是...

    时间:06-16
  • 为贫困户点亮希望之灯

      本报讯(李雅妮)“我动了这么大的手术,花了这么多钱,如果没有国家的这些救助政策,这个家估计也就完了。”在洛南县古城镇马莲滩村,刚做过小肠移植手术不久的贫困户杨林递给我们一个红色的小本子,上...

    时间:06-16
  • “靠山靠水”铺就致富路

      本报讯(贾财)商南县湘河镇地坪村不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带头创业、带头帮扶,服务群众、服务合作社,在包扶部门市交通运输局的帮扶支持下,大力发展村主导产业,带动全村贫困户走上“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时间:06-16
  • 银花镇“五到位”安全度汛

      本报讯(刘振宇)为落实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山阳县银花镇坚持“五到位”做好防汛工作,保障全镇能够安全度汛。   责任明确到位。...

    时间:06-16
  • 镇安开展安全生产系列活动

      6月初,自镇安县启动“安全生产月”以来,县政府领导在县电视台发表“安全生产月”活动电视讲话,对全县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进行再动员部署。   开展“领导谈安全&rdq...

    时间:06-1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