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西华村帮扶很对头 致富有奔头

西华村帮扶很对头 致富有奔头

2020-08-25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马泽平 董志鹏 田琳

  西华村食用菌种植大棚

  村民在食用菌大棚里采摘茶树菇

  西华村七彩土豆育种基地

  空气清新,鲜花斗艳。盛夏时节,走进秦岭腹地深处的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一条曲折蜿蜒的道路干净整洁,道路两旁一幢幢农家院落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白墙红瓦。道路两旁漂亮民居的花墙里,盛开的鲜花迎着微风舞动……一幅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田园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

  村里的产业大棚纵横坐落在田野间。在锄禾农业公司食用菌产业园里,数十名女工或采摘,或分拣,或将加工制成品分装入箱,分工有序,手法娴熟。在采摘旺季,每个月经她们之手销售的茶树菇和木耳总价值超过20万元。几年前,西华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产业不明晰、村集体经济“空壳”、贫困群众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严重的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27.5%。如今的西华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家家户户有增收产业,群众信心满满地阔步奔走在康庄大道上……

特色产业落地 鼓起农民“钱袋子”

  峰峦叠翠,树木葱茏。8月6日,在位于西华村小木岭上的锄禾农业公司茶树菇生产大棚里,村民马进琴正和同事忙着采摘鲜菇。

  “早些年在外打工,因为没有手艺只能做短工,挣不下几个钱,孩子上学也没人照顾,日子过得紧巴。现在,锄禾农业公司建在了家门口,公司管吃住,我一个月净挣2200元。丈夫也在厂里务工,每天100元,我们一年加起来就能挣4万多元。对我们农民来说,在这里干活不累,还有稳定收入,这已经很不错了。”马进琴说完,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马进琴一家4口人,两个孩子上学,曾是村里的贫困户,这几年,锄禾农业公司落地西华村后,让马进琴一家顺利摘掉了脱贫帽子。

  “聘用的工人以贫困户为主,根据农户的意愿经过培训后,就可以在园区务工。”锄禾农业公司负责人蒋维华说,公司每年生产茶树菇、鸡腿菇、平菇60多万袋,可以解决当地30多人长期务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锄禾农业公司当初入驻西华村,看中的是西华村特殊的地理条件。西华村海拔1200米,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特别适合高端反季食用菌种植。去年,锄禾农业公司实现总产值300万元。今年,锄禾农业公司引进蛹虫草繁育技术,将进一步增加企业收入,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在西华村,像马进琴一样的180多名贫困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他们不出村,有工打、有钱赚,务农、顾家、挣钱都不误。

  距锄禾农业公司不到一公里的秦绿菌业有限公司,当初同样看中的是西华村独特的地理优势,公司每年吸纳当地60多户贫困户参与食用菌种植或务工增加收入,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去年,该公司创造了1000万元产值,带动村上200多人增收奔向致富道路。

  “西华村依靠产业带动,让后进村变成先进村,也就是短短几年时间。”镇安县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说。

  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以来,省知识产权局和县财政局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镇村干部,依托西华村独有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综合研判,科学规划制定了“一轴两翼三片区”的产业布局,主攻光伏、魔芋、甘蔗、食用菌等生态产业,持续发展板栗、核桃、中药材种植和养蜂等传统产业,确保每一户贫困户都有一至两项“长短结合”稳定增收的产业。

  在驻村工作队合力帮扶下,西华村实施小木岭高海拔食用菌种植实验,并取得成功,随即引进秦绿菌业、锄禾农业两家企业投资建厂,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致富。

  西华村支书张达有说,村里除了依靠产业园区帮助贫困户就业,还扶持带动全村人种植板栗2000亩、核桃1500亩、魔芋200亩。3年时间,村上仅靠土地发展的产业收入都翻了番。村属企业围绕食用菌、红豆杉、魔芋、甘蔗酒等产业,注册了“香水涯”“云盖寺古镇”等26件商标,驻村企业镇安县秦绿食品有限公司申请了“胚芽挂面”发明专利、“立体塔式木耳种植架”等4件实用新型专利,极大提升了西华村农特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活村里资源   夯实集体经济“家底子”

  盘

  在西华村七彩土豆育种基地,郝帮进正忙碌着组织村民采挖七彩土豆。

  “今年,村上从村民手中流转闲置土地50亩,探索发展种植七彩土豆,主要有红玫瑰、黑玫瑰等品种。目前,七彩土豆正进入采挖期,预计可采挖5万公斤左右,将为村集体经济带来10万元的纯收入。”西华村支部委员郝帮进说,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村党支部把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强基”工程,探索“党支部+集体经济+‘三变’改革+贫困户”模式,采取“支部引领支委领办”方式,积极主动作为,强化工作举措,充实集体经济“家底”,引领村集体经济稳步健康发展。

  村集体以资源、资产、资金的形式向秦绿菌业、锄禾农业两家企业入股,签订分红协议,依照企业年菌棒生产总量分红。仅锄禾农业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公司以每袋菌袋0.2元给村集体合作社分红,2019年村集体合作社收入13万元,实现公司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

  西华村还征收土地25亩,在一组建起30千瓦光伏电站,2019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租地30亩种植甘蔗,年生产甘蔗酒3000多公斤,2019年村集体收入6万元;发展种植30亩甘蔗、150亩魔芋,促进农户就业,实现农户务工得薪金、土地流转得租金,2019年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村民创收30多万元。

  目前,西华村有集体经济组织2个,分别为互助资金协会和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企业带、大户带、参股经营的形式,西华村发展集体经济,带动农户增收,优化利益联结机制,2019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5.2万元,比2018年增长80万元。

  “村集体经济发展好了,我们的底气足了,很多原来干不了的事都可以开展了!”村支书张达有说,村委会将部分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岗位开发,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解决了管理问题。目前,村上开发的公益岗位有道路养护管理、水利设施管护、公共服务场所管理等,由村集体出资聘请适合的贫困户走上公益岗位就业,有效帮扶了困难群众。

  “养护村口道路,我平时工作量不大,每月有500元的工资收入,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日子越过越好,真要感谢村集体的好政策。”村民董小芹说,她家住黑窑沟,既要赡养4位老人又有3个孩子上学,在公益岗位上班后,加上丈夫在村里企业务工,2018年顺利实现脱贫,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打造美丽家园   筑牢小康生活“软实力”

  在西华村4组,走进村民田银霞家,红瓦白墙,院落干净,两排绿植花卉随风摇动,紫薇花、格桑花开得正艳。

  “以前门前是3米来宽的土路,现在修成了7米宽的水泥路。房屋改造了,院落美化了,住着心情都好了。”田银霞乐呵呵地说,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家附近建起了食用菌产业园,农闲时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现在终于脱贫了,这样的好日子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近年来,西华村抢抓政策机遇,整合优势资源,以打造乡村旅游为发展目标,积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2018年,西华村实施危房、土坯房“两房”改造和环境整治攻坚战再次打响后,西华村通过改造房屋、美化村庄,整治环境154户、硬化入户路1.3公里、美化院落8100多平方米、修建花墙2400多米,全村90%以上的农户住房焕然一新,土坯石板房被白墙红瓦的陕南民居所替代。

  一花引来百花开。村子借势办起采摘园、农家乐。每到春夏季,赏花的、采摘的、亲子游的,络绎不绝。村容村貌变美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也提升了。

  西华村党支部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结合点,下足“绣花”功夫,制定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由党员带头,村民自发监督,强化政策引导,扫除思想上的“绊脚石”。包扶单位协助村两委会成立红白理事会、开办夜校、技术培训等,积极引领文明新风;在全村建立“一约四会红十条”,开展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西华村建立爱心超市推行“表现换积分,积分换物品”机制,奖励340户村民,奖励11万元物品,形成正面奖励机制,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西华村充分利用身边典型模范,引领群众文明风尚。6年前,西华村6组村民高敏应聘到西北大学现代学院做保安,他工作期间奋不顾身勇斗歹徒,先后荣获西安市首届“最美保安”“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西华村两委会组成宣讲团,将高敏的先进事迹进行宣讲,在全村积极弘扬他的善行义举,极大提升了村民素养。2019年,西华村3组村民陈良有家发生火灾,村干部与村民发现后立即组织扑救,镇上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查看情况,送去粮油、被褥等救济物资,并组织了募捐,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邻里情。

  昔日的贫困村历经数年“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幸福村。“环境条件好了之后,回迁的村民也多了,想迁出去的少了。”村支书张达有说,脱贫摘帽只是西华村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即将开展的乡村振兴中,西华村将继续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努力奋斗。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