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领着乡亲们种“幸福”

2022-09-12

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通讯员 辛恒卫

  初秋,走进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木耳大王”余之超的食用菌木耳产业园里,只见一簇簇肥嫩的木耳争相生长,黑白相间、格外耀眼,工人穿梭在大棚里忙着采摘、搬运、分拣、包装,一派繁忙景象!

  “余之超把食用菌木耳产业园建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们就近就业、挣钱,还可以照顾家,只要勤快,每天就能赚100多块钱,一个月下来有3000多元的收入。”务工群众邹道全对于目前的这个工作很满意。

  38岁的余之超,是镇安县云盖寺镇西华村人。2010年,大学毕业后,她选择了发展木耳产业。万事开头难,她一方面去柞水县金米村木耳种植大户那里学习木耳种植技术,另一方面向书本要技术。靠学得的技术,她先试种了500架木耳,收入8万多元。首战成功,让她信心大增。随后,她先后注册成立了食品公司、产业协会。如今,公司已拥有年产1000万袋食用菌种厂1座、木耳种植示范基地530亩,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木耳大王”。

  在余之超的示范带动下,木耳种植基地已发展到云盖寺镇西华、金钟、东洞、黑窑沟,茅坪回族镇腰庄河、五福,米粮镇的清泥、水峡等10个村,带动1056户回、汉族群众发展起了木耳产业,同时,让650多名回、汉族剩余劳动力实现了稳就业。

  余之超还积极响应商洛市总工会“五链一强化”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要求,在公司成立了工会组织,建成了“职工之家”,发展会员541名,将农民工变为产业工人。

  目前,在余之超木耳示范基地里务工的人,几乎都是来自当地贫困家庭的劳力,每位务工者平均月收入都在三四千元。

  “我家里6口人,妻子常年有病,孩子都在上学,出门务工走不开,余之超让我到她的公司务工,既能照看家里,每月还有4000块钱的稳定收入。我干了5年,盖起了两层小洋楼。”华西村脱贫户叶明付说。

  自2017年以来,余之超先后投资近百万元,支持家乡建设、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免费为米粮、柴坪、云盖寺、西口等4个镇985户群众提供木耳食用菌3万多袋,上门为木耳种植户提供技术培训11次,培训农民食用菌种植技术员132名。

  2021年8月,云盖寺镇西华村河堤被洪水冲毁,造成河道堵塞。余之超拿出30万元,修复了河堤,清理了河道。2021年12月,西安疫情暴发后,她又为全县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医务工作者、公安民警送去了5万元的慰问金。2021年10月,云盖寺镇东洞村贫困大学生胡小刚,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她拿出6000元,送到了胡小刚家里,并承诺资助胡小刚完成大学学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2017年以来,余之超先后获得“创业明星”“十佳农民”“产业帮扶带头人”“中国创业就业带头人”“党员致富之星”、省劳模等10多项荣誉称号。

  • 相关阅读
  • 铁厂镇“智囊团”点燃乡村振兴“强引擎”

      本报通讯员 杨远彦 戴福汗  “各位智囊团成员、村发展顾问,我村拟定于中秋节期间召开‘迎老乡 回故乡 建家乡’座谈会,希望你们能安排好时间,届时我们共话家乡发展,共商乡村振兴相关事宜,望...

    时间:09-12
  • 镇安开展系列活动庆祝教师节

      本报讯 (通讯员 郑学义 杨远彦)为庆祝第38个教师节,镇安县教体局紧紧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培根铸魂育新人”主题,通过发送一条祝福短信、发布一封慰问信、开展一次教师慰问、举行一次亮灯活动、评选...

    时间:09-12
  • 路通暖民心 日子有盼头

      本报通讯员 陈干宝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对镇安县柴坪镇向阳村五组杨梅子梁的群众来说,他们收获的不仅是辛勤耕种的粮食,还收获了一条硬化产业路。多年来,他们期盼的产业路终于修成,沿途的群众笑容满面,喜悦...

    时间:09-12
  • 镇安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本报讯 (通讯员 解 洁)为进一步减少污水管道溢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污水进厂、雨水进河、各行其道”治理目标,镇安县今年投资9000多万元实施了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

    时间:09-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