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镇安县

镇安着力强化驻村帮扶力量

2022-12-11

来源:商洛日报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楠 陈苗)今年以来,镇安县不断强化驻村帮扶力量,在抓实培训督查、压实职责任务、落实关心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打造一支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的驻村队伍,助力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镇安县制定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暂行办法》,健全驻村领导小组统筹管理、镇(街道)党(工)委主体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和驻村干部自我管理体系。围绕村情民情,全县492名驻村干部为154个帮扶村“量身定做”了驻村帮扶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实行年度目标工作任务上墙公示制度,154名第一书记(帮扶工作队长)带头在电视台进行承诺晾晒,明确时间表,画好“路线图”,逐项逐条抓落实。目前,驻村干部已为群众办实事2189件,化解信访矛盾976件,累计争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65个,争取帮扶资金1.26亿元。

  县上严格督导检查,制定出台《违反驻村工作规定处理办法》,聚焦驻村干部在岗履职、帮扶成效、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县级抽调专人,组建联合督查组,开展季度督查,各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进行周核查、月暗访的方式,对工作不严不实、违反驻村纪律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派出单位,采取批评教育、通报、约谈、责令召回、考核负激励等措施给予相应处理,下发通报3期,处理干部1名,组织进行约谈8次。同时,建立“考阅炼评”机制,镇(街道)每月开展一次驻村日志调阅,组织部门随机调阅3次169本,各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组织委员、党务干部现场交叉检查,指出优点,点出不足,限期整改到位,全面提升工作成效。

  县上开展“最美驻村人”评选活动,对工作扎实、能力出众、作风严谨、群众认可的28名驻村干部进行通报表扬,21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被县委表彰为“红星党员”。同时,选树典型,在陕西农村网、商洛党建、商洛日报、镇安党建等公众平台宣传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典型事迹。大坪镇、木王镇等6个镇建立起公众号平台,每周推送驻村帮扶工作微形态,晾晒成绩,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对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实行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加强过程监督,坚持结果导向,考核优秀的干部年度考核直接定为优秀等次,不占派出单位指标,并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

  为进一步强化组织保障,镇安县出台《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专项工作经费资金管理办法》,为每名第一书记和每支驻村工作队落实每年各1万元的工作经费。出台加强驻村干部关心关爱“八条措施”,严格落实驻村干部各项待遇保障。派出单位为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长落实每人每日40元生活补助和20元交通补助,每人每月通信补助100元,每年组织一次体检,安排年休假。由组织部门牵头,为驻村干部办理落实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待遇保障落实情况调查,对工作经费紧张的3个单位进行专项协调,全力保障驻村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干部安心驻村,轻装上阵。

  • 相关阅读
  • 镇安总工会当好职工信赖的“娘家人”

      本报讯 (通讯员 辛恒卫 刘 萍)近年来,镇安县总工会坚持职工至上的服务理念,着力抓好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维权服务质量提升、深化工会改革等重点工作,切实维护...

    时间:12-16
  • 木王镇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本报讯 (通讯员 白 婷)今年以来,镇安县木王镇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全市“党旗飘飘强堡垒·奋进商洛当先锋”党建主题活动,紧扣“党建领航·红映栗乡”主题实践活动,抓宣传教育、...

    时间:12-15
  • 当好苏陕协作“帮扶员”

      本报通讯员 李 翔  身着一袭红衣,穿梭在基地忙个不停,查土壤水分、种苗形状,测树体承载量……一大早,胡新苗就在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五福村红仁核桃基地开始了她一天的工作。  2021年4月,南京市...

    时间:12-14
  • 镇安严查涉水领域腐败问题

      本报讯 (通讯员 刘方健)镇安县纪委监委将涉水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治理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重要举措,坚持查改结合、惩防并举、纠建同步的工作思路,紧盯问题查改、线索查办、制度建立“三个环...

    时间:12-14
  • 庙沟镇助推烤烟产业发展

      本报讯 (记者 王 倩)今年以来,镇安县庙沟镇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立足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健全生产要素、细化管理措施,按照“党支部+企业+合作社+烟农”的模式...

    时间:12-14
  • 镇安村级集体经济全面“破零”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思凡)近年来,镇安县坚持“一个好班子作中坚,一个好产业作支撑,一个好机制保运转”的思路,强力推进重点村扶持、示范村培育、清零消薄“三大行动”,探索推行农村集体...

    时间:12-14
  • 结对共建 振兴乡村

      本报见习记者 程思凡 葛思栋  后圩村是南京市浦口区“十颗珍珠”之一,区域面积约11.44平方公里,养殖水面超过万亩。目前,村中形成了以中华绒螯蟹为主、虾为辅,点缀水蛭养殖的产业发展格局。全村从...

    时间:12-13
  • 扮靓好颜值 打造示范村

      本报见习记者 程思凡 葛思栋  浦口国家农创园帮助青树村建成水产智慧养殖系统  青树村“岭沟贡米”喜获丰收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青树村地处秦岭深处,年均气温10.4℃左右,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

    时间:12-13
  • 创新党建活动 促进民族团结

      本报讯 (见习记者 程思凡 葛思栋)近年来,南京市浦口区对口帮扶镇安县联络组密切指导青树村党支部工作,以多种党建活动为载体,创新推行民族先锋工程,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为了推动党建工...

    时间:12-13
  • 生态混养看青树

      本报见习记者 程思凡 葛思栋  浦口区对口帮扶镇安县联络组组长、镇安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叶雪峰(左一)陪同江苏企业到青树村考察。  春天,百花竞放,万物生发;夏日,碧波粼粼,虾肥蟹壮;秋天,金浪滚滚,稻谷...

    时间:12-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