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任一方)今年以来,镇安县纪委监委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餐饮质量安全突出问题,以开展假冒伪劣产品食品集中整治为契机,通过开展“三大活动”,建立“四五机制”,落实“五项措施”,推动多部门联合发力,精准施治,着力打造“来安去安·食安镇安”品牌,全力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开展“三大活动”,摸清底数抓整改。在全县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由县纪委分管常委带队,组织党风政风监督室、信访(案管)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和行业主管部门,采取听取汇报、调阅资料、数据比对、现场核验、个别访谈、走访座谈等方式对全县餐饮质量安全问题开展大调研,找准问题隐患。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公安局、卫健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开展大中型餐饮质量安全问题大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台账,累计排查餐饮服务单位971户、大中型超市25个,责令整改风险隐患问题241个。督促县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水利、卫健等部门开展保水虾、环境卫生、餐饮安全等执法大检查,关停餐饮单位5家,责令整改24家,立案7件、行政处罚7件1.04万元。
建立“四五机制”,规范标准强治理。督促县市场监管局发挥行业监管主责,围绕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环境卫生、监管责任等方面问题,建立“五统一、五禁止、五环节、五提升”机制,纵深推进行业规范治理,严格落实菜单名称、食材质量、菜品分量、销售价格、进货台账“五统一”;严守加工来源不明肉制品、以次充好、以合成肉冒充牛羊肉、加工使用“回收菜”,加工野生动物“五禁止”底线;狠抓硬件环境、食材质量、加工过程、餐饮具管理、添加剂使用等5个关键环节。同时,明确21项重点任务,确保实现餐饮质量安全基础保障、源头管控、规范操作、卫生安全、合规管理“五提升”。
落实“五项措施”,凝聚合力提质效。加大案件查办力度,落实县纪委常委包抓机制,严查制假售假背后的责任问题,处置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履职不力问题线索2件,查办无食品经营许可案件1起。夯实包抓责任,落实餐饮服务主体责任和属地包抓责任,建立“行业部门+镇(街道)+村(社区)+组(片区)”四级共治体系,明确7名科级领导包抓片区,56名干部与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结对,督促指导餐饮服务单位按期达到整改目标,解决餐饮服务单位不想改的问题。细化行业规范,收集整理规范标准及法律依据等资料8项,制定《餐饮单位专间建设基本规范》等管理制度7项,解决餐饮服务单位不会改的问题。落实刚性措施,执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首次限期整改,二次行政处罚,三次降级公示,严重违法吊销食品经营许可、禁止个人从业”,解决餐饮服务单位不愿改的问题。坚持开门整治,邀请相关部门、检验机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消费者协会及行业协会等广泛参与,开展入户恳谈48次,分片召开意见征求会3次,收集意见建议63条,形成齐抓共管、同向发力的餐饮质量安全共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