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曾俊棋)上半年,柞水县聚焦自然保护地资源保护利用发展瓶颈,坚持重提升、强监测、推项目、紧防火一体推进,实现县域自然保护地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柞水县对前期因永久基本农田调出造成的“天窗”进行回填,继续保留在自然保护地内。目前,已将永久基本农田占比超过90%的1个“天窗”进行回填,面积1.66公顷,布局在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同步完成《柞水县自然保护地进一步整合优化方案》编制工作,整合优化落地后,县域自然资源保育持续强化,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大幅提升。
柞水县通过查阅资料、座谈交流、走访群众等方式,开展自查自纠和集中整治,上半年完成自然保护地32个疑似变化图斑外业核查和内业整理上报,对存在的问题彻查彻改,抓好自然保护地现地调查工作。牵头完成12个林草生态综合监测样地调查,科学掌握县域森林、草原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为区域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绘制科学蓝图。
柞水县紧盯竣工时间节点,就野外作业组织管理、应急处置、安全防护等事项,对施工及监理单位进行全方位培训,从项目开工准备、过程管理、灾害应对等方面进行精细化解读;通过全程紧盯进度质量、强化严督实导、突出问题化解,完成所包抓秦岭中段(北麓)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恢复项目6个标段的工程验收。
为有效预防和遏制自然保护地森林火灾发生,柞水县先后16次组织人员前往陕西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等4个自然保护地开展火险隐患排查、防火责任落实、野外用火管理、人员值班值守督导等工作。针对安全隐患和短板弱项,坚持任务清单化、责任具体化,加强防火宣传教育、突出典型案例警示,将火灾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同时,柞水县依托“世界环境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等节点,开展科普宣教活动,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生态圈,汇聚全民守护自然保护地的共识和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