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李雪来到北京。这个小学当大队长、中学当团支书、大学当文艺部长、高中就入党的女子,很快把一种天生的自信与骄傲转移到了她的事业,也就是自己的姐姐李冰冰身上。
那时李冰冰刚刚在电视剧《少年包青天》之后开始有了名利心,“拍完那个戏,突然一下子走在街上,好多人都认识你,叫你的名字,你才发现这才是演员,以前不是演员,这让你对演员这两个字发生了改观,觉得有名才是演员。”
李雪对有名的理解比李冰冰更有野心,当时中国有了“四小花旦”的说法:赵薇、章子怡、周迅、徐静蕾。李雪说,“我觉得我姐姐应该跟她们站在一起,我要跟她一起努力。”
李雪觉得当时中国最火的女演员是赵薇,便买来了报刊亭上所有印着赵薇封面的杂志,按照上面印着的编辑部电话,一个一个打过去,希望编辑也能够让李冰冰登上封面。当然,她收到的大部分都是傲慢的拒绝。
在《少年张三丰》之后,李雪向广告客户推荐李冰冰时,他们都觉得李冰冰太冷了,“然后我就特意拿出一张她笑的照片,我说怎么会呢?你看她笑得多灿烂,客户却说,她连笑起来都是冷的。”
2002年年底,贺岁片《老鼠爱上猫》来沪宣传,主演刘德华和张柏芝以及女二号李冰冰同时出席。在首映式上,工作人员拿出手印模板请明星按手印。李冰冰兴致勃勃举起双手刚想按下去,对方却忽然抽回模板,嘴里说了一句“不是你”,转身笑着把模板递向刘天王。
李雪希望李冰冰必须是全面的,在打造李冰冰的过程中,她的思路是有了电视还要电影,有了电影还要商业,有了商业还要有专业奖项的肯定,缺什么补什么,不能瘸腿。
冯小刚(微博)曾经有一段讲述:“忘了是哪一届的金鸡奖,李冰冰是最佳女配角提名,领奖前很多相关人士透露消息给她,能得奖,这傻丫头就信以为真了。待宣布时,不是她,但她差点以获奖姿态站起来,当场就哭了,毫不掩饰委屈和对奖的在乎。有人说她太幼稚,没有城府,可我却通过这件事觉得她挺可爱。”
2009年,邓文迪因为章子怡缺席打来了电话,希望李冰冰主演《雪花秘扇》(影评)。李雪认为李冰冰应该接下这部好莱坞不多的华人文艺片题材的电影,但连续一年高强度的工作已经让李冰冰累得濒临崩溃,她非常情绪化地在电话里说,“让我拍就让我死,想让我死就去接”。
为什么国际品牌喜欢李冰冰
在李冰冰看起来绝望漫长又效果不太明显的环保工作中,真正让她有挫折感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家人。当她和她的父母住进酒店,她发现她和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和平相处。
“我爸爸有时候就要穿浴袍,我就不让,洗澡的时候用浴巾,我也说你用一个小的吧,你头发短。离开酒店时我要关灯,他说你不用关,我说必须关。吃自助餐的时候,他弄多了,我要把那些食物带回来,拿的时候我根本不要一次性饭盒,要么拿在手里,要么拿餐巾纸包住。他就挺嫌烦,好不容易见一面还不够你嘟囔的,就是这样一件一件小事把我们的心情全都破坏掉了。”李冰冰抱怨道。
因为不安全感,李冰冰不断追求完美,不断对自己苛求,这却让她成为了对于品牌而言最安全的女明星。在中国,李冰冰是万宝龙、欧莱雅、GUCCI、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代言人。在女明星里,她是拥有国际代言最多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