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3D版全球热映,立体电影的潮流转入另一个分岔:经典大片纷纷重整门面回归银幕。斯蒂文·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公园》时隔20年也跟随潮流以3D版在8月登陆内地影市。他首次与中国媒体对话,从电影技术先驱者的眼光解析一部划时代科幻经典的重生,曾经创造特效大片模式的他也对好莱坞的大片工业发出警告:“好莱坞越来越多的钱都花在拍续集或者改编漫画,但同时美国、乃至全球的观众口味都表现出了厌倦,他们渴望新的刺激。未来三、五年好莱坞的大片厂会发现他们无法取悦目标观众、也在市场上得不到预想中的成绩,在那之后他们才会改变超级大片的策略。”
谈旧片转制3D:为了增强恐龙的恐怖效果
网易娱乐:在你的作品里,为什么首选《侏罗纪公园》转制3D版?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想3D会在视觉上放大恐龙的体积,这意味着那些尖牙也变得更大。有些国家的分级制度提高了《侏罗纪公园》的级别,也许是因为分级制度本身是根据一些元素的刺激程度来划分区间的,3D又确实会增强恐怖的效果。
网易娱乐:你有亲自参与转制工作吗?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转制的9个月里。我每周都会和Stereo D公司的技术人员开会,每天会跟进他们的进度。每一个镜头的品质和效果都是由我和3D技术总监一同决定的。我觉得导演必须亲自担任这种项目的领导,没人会比我更清楚我电影的细节和我想要的结果。在此之前我和我的好朋友詹姆斯·卡梅隆合作过好几次,这家公司负责《泰坦尼克号》的转制,也是他把这家公司推荐给我。
网易娱乐:当年拍《侏罗纪公园》的动机是什么?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当年拍《侏罗纪公园》是希望用技术复活恐龙。在那个年代,我们使用定格动作捕捉技术去处理各种动物角色,比如做一个恐龙的活动模型,然后一帧一帧地拍,就像当年《金刚》那样。那种技术从1930年代一直沿用到1993年。拍《侏罗纪公园》的双重乐趣在于,我可以和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一起研发一套全新的特效技术,完全用电脑造出恐龙。《侏罗纪公园》是第一部几乎完全不靠机械模型拍恐龙的电影,也是第一部把电脑特效引入好莱坞大片工业的电影。
网易娱乐:你最喜欢哪种恐龙?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最喜欢三角龙,片子里出现过六只三角龙,其中有主角去给它看病的那只。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父亲带我去费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玩,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恐龙的化石,那时就特别喜欢。不过制作过程最好玩的是暴龙,它显然是最凶残的角色。
谈大片转制风潮:3D只适合视效要求高的电影
网易娱乐:你考虑过把这个系列都转制成3D版吗?《泰坦尼克号》和《星球大战》的3D版票房反响很悬殊,你怎么看经典大片的转制风潮?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我很确定不会把《侏罗纪公园2》和《侏罗纪公园3》做3D转制,从来没这个打算。但《侏罗纪公园4》肯定会用3D技术拍摄,这部片子我虽然只是担任监制,但还是非常热切地期待开拍。我在我的作品库里翻来覆去,希望能再找一部适合转制的影片,但不得不说《侏罗纪公园》是目前最适合这样处理的电影,我也很高兴它是我第一部3D转制的老片。可能以后我会改主意,但目前我不着急把以前的片子都拿出来转制。至于3D转制的趋势,我觉得得换一个角度,大家觉得它是一种潮流,认为它代表了电影的未来,但我只把它当成某种工具、某种可能性,在拍某种类型的电影时提供技术的选择。我永远不会拍一部爱情3D电影,也不会拍一部3D的小成本文艺片,在我的逻辑里,3D永远只适合那种视觉效果要求很高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