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家乐福太原长风店因某商品结账价比标价高出2.9元被消费者投诉,此后因“涉嫌低标高结的价格欺诈”被工商部门查处。12月11日,当时正处于“自查自纠”整改阶段的家乐福再陷“篡改生产日期”风波。家乐福太原某店被发现将当日未售完糕点的生产日期篡改成次日。
这不是家乐福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信誉危机。今年央视3·15晚会,家乐福被曝将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再利用;6月,深圳梅林家乐福店发生袋装米发霉结块事件;12月,曝出“低标高结”价格欺诈……
针对业界对家乐福“或放弃中国市场”的猜测,家乐福方面始终予以否认。11月21日,新任CEO乔治·普拉萨赶赴深圳,重复了和前任罗盛中同样的话——“家乐福坚持在中国的长期投资和发展。”同时,家乐福高层奔走各地,以各种合作意向来表明对中国市场的忠诚。
2011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上的营业额达452亿元。在全球经济严冬下,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的代表,与家乐福其他地区市场相比,已然成为家乐福的高地。
尽管如此,在有“未来之星”之称的中国市场,近年来家乐福也接连“弃守阵地”。据记者粗略统计,从2010年到2012年,家乐福在中国市场已相继关闭了6家门店:大连新华绿洲店、西安小寨店、河南焦作店、佛山家天下店、长春春城店、浙江绍兴店。
2010年3月,经营7年之久的家乐福大连新华绿洲店正式闭店。同年7月,家乐福西安小寨店由于经营业绩不佳,宣告停业。9月,家乐福河南焦作店悄然关门。
2011年1月,家乐福佛山家天下店连续亏损三年之后宣布退出。同年2月,长春春城家乐福关店。
今年10月,家乐福放弃了经营5年的浙江绍兴店。
对于关店原因,家乐福高层回应称“正常的战略调整”。“关店并不一定是坏事,从战略来说,业务调整,可能有助于整体利益。”家乐福华东区相关负责人以此解释绍兴店的停业。
这并未消除外界疑窦。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未来几年内,家乐福将面临门店续约考验,中国持续上涨的租金成本有可能令一直实行“大卖场”模式的家乐福无力承担。另外,从家乐福不断卖掉全球业务“舍卒保车”的趋势来看,也并非不存在抛弃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今年8月,有消息称,家乐福中国计划与华润集团组成合资公司,扩大在华市场份额,华润也可能购入部分家乐福股份。家乐福新闻发言人否认了该消息。而对退出中国的传言,家乐福方面回应称“无稽之谈”。
今年前9个月,家乐福在华销售额下滑了5.7%。
业内认为,国际零售业巨头家乐福,开始在中国市场遭遇考验。
大卖场曾创销售奇迹
与沃尔玛等竞争对手相比,家乐福在中国市场最先实现盈利,在2005年前,也是唯一实现盈利的外资零售企业。
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零售商家乐福,于1995年打入北京市场,1996年进入上海和深圳,隔年进入天津市场。之后,试水成功的家乐福开始了在中国其他城市的野蛮生长。短短几年间的扩张和发展,家乐福已在中国市场创造出了销售奇迹。
据一位90年代末在家乐福工作过的员工回忆,当时分店达到一定级别的负责人月薪上万,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眼红的收入。“很多课长、处长走路都呼呼带风。”他说。
“家乐福进入中国后,迎合了中国人情社会传统,实行了“人治”,即“店长负责制”。这种采购权和定价权由各分店负责人全权决策、自负盈亏的管理模式在一开始发挥了其灵活优势。但过于分散的门店管理逐渐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