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地铁需回归理性
对于越来越多的城市“跟风”建设地铁,江苏省江都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沈仰佑表示:“有的城市间互相攀比,有的急于在任期内完成等等。应该说,建地铁并非坏事,问题是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确保质量。”
很多专家表达了与沈仰佑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一些中等城市在人口和客流量都达不到建设标准的前提下修建地铁,实际上是指望“以地铁兴城”。
在江苏,除省会南京已开通地铁外,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城市的地铁也在火热建设中。当初,在无锡地铁项目论证时,就有专家提出“客流量根本达不到国家要求的每小时3万人”的问题,反对方的说服理由是:“财力够,可以先修建,后发展。”专家认为,钱多不是理由,是不是充分地考虑了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城市的规模,地质情况和地下水资源情况?在地下水系丰盛而复杂的城市开建庞大的地下工程,其未来不得不令人担忧。
另据了解,修建地铁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做保障。王梦恕介绍,在中国,地铁每公里成本高达5亿元,如果按一条地铁长30公里计算,其修建成本或可达到150亿元人民币,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财政收入。对于众多二三线城市而言,政府财政根本入不敷出。南宁市2009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是231亿元,光修建地铁这一项,就需要花掉全市四五年的全部财政收入。
然而不同的景象是,在地铁修建历史长达百年的莫斯科、巴黎和东京,其地铁线路总长分别是286公里、221公里和304公里,而根据我国相关城市的远景规划,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是,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将会有近20个城市的地铁里程数超过这三座世界大都市。
“这么多地铁项目都在密集地‘上马’,城市之间你追我赶,领导们都希望快一点”,王梦恕曾在几个城市发现工期规划被缩短的情况。在一味追求表面政绩,不顾城市规模和实际交通需求修建地铁的热潮下,专家们呼吁:城市地铁建设真该降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