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早先预测,美国经济在2011年呈现增长“前低后高”的走势。在年末时点观察,高失业率、高债务、高房地产止赎量和低产能利用率等内部负面因素仍未消解,加上欧债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美国经济列车未来“驶向”仍不明朗。
增长轨迹——前低后高
美国经济列车今年是渐行渐快。上半年,由于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日本大地震影响汽车销售等短期因素冲击,美国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速仅为0.4%,第二季度为1.3%,一度引发“二次衰退”之忧。不过,随着油价回落、供应链恢复、消费者信心回升,第三季度增速升至2.0%。市场预期,若欧债危机不急剧恶化,第四季度增速也有望在2%左右。
考虑到经济已连续9个季度增长,制造业连续28个月增长,今年前9个月出口同比增幅约为16%,金融机构和企业资产负债表状况好于金融危机期间,汽车和零售等消费回暖等,美国经济确实已有逐步改善迹象。
但同时应看到,美国经济总量在2008年萎缩0.3%,2009年猛跌3.5%之后,直到今年第三季度才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专家认为,如果考虑到欧债危机风险放大及其传导效应,美国经济重遇寒流再次减速并非妄言。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约瑟夫·加尼翁这样评价:“美国经济第三季度有所提振,但全年表现仍难令人满意,失业率依旧大幅高于危机前,虽然经济总量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增长仍未达到年均2.5%至3%的潜在水平。”
经济形势——三高一低
2011年,美国经济不乏汽车业复苏、政府金融救助计划扭亏为盈、出口增长提速等亮点。但总体而言,失业率高、债务高、房地产止赎量高和产能利用率低的“三高一低”格局仍未改变。几大负面因素交织影响,成为美国经济中期面临的“逆风”。
就业问题乃重中之重。美国劳工部的最新数据利好:今年11月美国失业率下降至8.6%,为2009年3月以来最低水平。虽然政府部门在不断裁员,但私营部门已连续21个月累计创造290万个就业岗位。私营部门从政府手中接过就业创造“接力棒”是一个可喜迹象。
不过有观察人士指出,美国失业率已连续34个月高于8%,且11月失业率下滑的最主要原因在于约31.5万求职者自愿放弃择业,因而不再被纳入失业者统计范围,这本身就表明就业市场存在压力。
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经济学家海迪·希尔霍尔兹等专家预计,考虑到新增就业人口等因素,倘若就业岗位增速只能维持在目前水平,美国要等到20年后才能使失业率降至本轮经济衰退前水平。
债务问题则是美国经济的另一座“大山”。美国联邦政府公债总额已超过15万亿美元。高债务加上政治解决机制低效,导致标准普尔公司在今年8月历史性下调美国3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
虽然在欧债危机发酵的背景下,美元的“避风港”作用增强,美国国债收益率不升反降,但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美国主权信用评级的前景展望皆为“负面”。财政上的捉襟见肘正在拖累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学家孙涛指出,2011年美国居民、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的总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76%,中期看,高债务和减债进程将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掣肘。
此外,作为次贷危机的后遗症,止赎房形成的“影子库存”规模庞大,使美国房市难起。美联储官员丹尼尔·塔鲁洛预计,美新增止赎房2011年达250万套,2012年仍将达240万套。
受制于巨量“影子库存”、居民收入增幅缓慢、银行提高房贷标准等因素,全美房价已跌回到2003年第一季度的水平。在今年“收官”的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中,美联储继续使用“疲软”来形容房地产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