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目前美国的产能利用率也处于低水平。这既表明美国制造业复苏缓慢,也反映出企业对扩大投资态度谨慎。数据显示,美国10月份的设备开工率虽小幅增至77.8%,但仍低于1972年至2010年间的均值。
前景预判——短期偏空中期难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员格里·赖斯日前对记者说,美国经济暂时不会走向“二次探底”,但很难想象,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且最主要贸易伙伴欧洲遭受债务危机冲击的背景下,美国经济能独善其身。还有分析人士认为,由于大选带来的不确定性,政府财税政策对经济的影响难料。
美联储近期将明年美国经济增速下调至2.5%至2.9%。美联储对欧债危机等风险做了较充分估计,其最新公布的对31家大型银行的压力测试条件包括美国失业率升至13%以上、全球经济活动明显下降等。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彭斯告诉记者,欧债危机风险并未消除,美国家庭的去杠杆化进程还需要较长时间,私营部门需求依旧不振,这些都是美国经济复苏艰难的内在原因。政府刺激政策往往是着眼于短期效果,但解决美国经济结构性难题需要长短举措的并用。
还有分析人士提出,如果将观察的时间维度拉长,会发现美国经济此轮周期与全球经济、科技、生产和贸易的大周期交织重合,应在全球性大背景下观察美国经济形势变化。
美国外交学会资深研究员爱德华·奥尔登认为,过去10年间,由于成本上升等因素,美国的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就业岗位减少约300万,但在海外的就业岗位增加约400万,在国内“产业空心化”的大背景下,国内就业创造是结构性难题。
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也强调,由于采用先进生产手段、国际贸易流增加和美国的教育质量相对下滑等多重因素,在全球范围内,美国的制造业在过去40年间总体在走下坡路,就业吸纳能力在下降。在缺乏实体经济增长点和新技术拉动力的背景下,过去靠房地产泡沫和过度金融创新支撑的美国经济也面临艰难转型。
不过,基金组织专家孙涛也强调,对于美国经济,短期不宜过度乐观,中期不宜过度看衰。虽然存在多种问题,但相较其他国家,美国经济的竞争力仍不容忽视。技术、资本乃至货币等层面的优势,仍使美国在调动全球资源上优势显著。(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