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贷是从去年年中就陆续开始了,也并不是一家银行抽了1个亿,而是每家抽一点,分批次跟风似的,大家都怕做最后一个留下的人,这才让东方造船一下子腾挪不过来。”
事实上,在此前的2008年,金融危机订单大幅萎缩,业务重心转至欧洲市场后又身陷欧债危机泥淖的东方造船,在当年又发生了7艘石化船遭到了船东弃船的事件,涉及近8亿元投资。
这让这家老牌造船企业陷入了严重的资金周转困难。但那一年银行对于东方造船的态度跟如今完全不同,当时上述近10家银行仍多数将这家企业作为重点的授信对象。
其中徽商银行与东方造船的信贷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9年,东方造船出现流动资金困难的时候,该行枞阳支行便已介入,当时,支行领导亲自带领相关部室负责人深入东方造船调研,最后为其量身设计了保函业务、银票业务、项目融资及中长期流动资金等金融产品,首批发放贷款2000万元,2009年底又追加申请授信2.5亿元。为了感谢徽商银行的授信,东方造船还专门送上了"情系企业,鼎力支持"的锦旗,挂在支行墙上。
温州船王遭遇实业危机
当然,银行之所以集体逃离东方造船,还是主要基于其实业部分出现的问题以及对于行业风险的评估,而银行的催贷也让东方造船的业务开展处境更加被动。
其实,若没有遭遇此番严重的行业系统性危机,东方造船尚属一家资质不错的造船业巨头。
这家成立于1986年的老牌公司,主要从事造船和运输业务,总资产20多亿,主要生产60000载重吨以下的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多用途船、散货船等各类船舶。有1万-3万吨级造船台13座,总造船能力20万吨以上,产品多销往欧洲和美国。
2010年,在全球航运及其制造行业均不景气的背景下,营收1.27亿美元,税前利润150万美元。截至2011年6月底,该公司的订单总额为8900万美元,订单交付日期排至2014年1月。
东方造船旗下有浙江乐清和安徽枞阳两个造船基地,目前,安徽基地由陈通考的儿子陈国俊全权负责,温州基地由其女陈秀丹负责。
据乐清当地业内人士透露,与温州非常多的企业不同,东方造船在全盛期也未涉足房地产、民间借贷等,一直专心实业,此番出现风险主要还是行业不景气,订单急速下降所致。
据招股书披露,东方造船2008年至2010年间的营业收入从3010.4万美元增至1.27亿美元,但净利润却从217.9万美元逐渐下降至130.3万美元。而2011年上半年亏损则达到170万美元。
而由于为生产提供资金的银行信贷资金无法落实,两个总额约5260万美元金额的造船合同及约1450万美元的8艘小型散货船建造合同已经取消。
订单大幅缩水,使得东方造船经营每况愈下,而与此同时,公司高层也发生动荡,首席运营官孙晓明以及财务总监先后提出辞职。
上市不足一年被迫摘牌
银行停贷、密集诉讼、业务开展陷入僵局外,似乎还有更糟糕的情况。
除了从银行获取贷款资金维持周转,陈通考也曾寄望借助上市融资来化解债务困局和融资之渴 。
谁知上市之路的曲折却超乎了当初的预期,计划新加坡上市失败后又不得不调整方案,在筹备了2年多,耗费了高额成本后,去年8月18日,东方造船终于如愿以偿,正式在伦敦证交所AIM市场挂牌交易,成为国内首家在伦交所上市的造船企业。
伦敦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东方造船当日以每股22便士开盘,发行1.9亿股,有金融机构预计该公司市值将达到3200万英镑。
当时,陈通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市一方面为了融资,另外一方面为了债务重组,降低银行利息支出。”
当时的他坦言,东方造船有1.8亿美元的债务,而银行年利率在8个点至10个点,利息支出巨大,上市后立即进行债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