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万福生科的描述,则更多称其2003年后建立了循环经济模式。
在2010年万福生科未上市之时,《常德日报》对龚永福的描述是“小气”,称龚永福经常在员工食堂吃4元一份的盒饭,一辆二手“普桑”开了十多年等。
龚永福的口头禅则是:“先生产,后生活。挥霍浪费的人干不成大事。”
但“小气”的龚永福是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造假的主角?其中各方因素推动“功不可没”。
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今年5月份,龚永福对前去采访的媒体表示,“他们(常德市政府人员)追着我说,你上市吧”。
据常德市金融办人士称,常德市为此召开过三四次座谈会,反复动员十多次。
万福生科上市,是常德当地11年来的新上市的唯一一家公司。此前常德仅有两家上市公司,金健米业和洞庭水殖。
根据常德市政府提供给《证券市场周刊》的文件显示,该市在过去10年间为扶持当地企业上市出台了近10项奖励政策,奖励金额分别为1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不同等级,范围囊括上市企业、公司高管等“有功人员”,企业还可享受免税、补贴等诱人措施。但是仍不奏效,后来发展到每个区县都要拟定后备上市企业。
万福生科正是常德圈定的重点上市后备企业。
招股书亦显示,2008年至2010年,万福生科分别获取政府免税补贴82.18万元、540.58万元、775.30万元。仅2011年,上自湖南省政府,下到桃源县政府,各种补贴共达19项,总金额达869万元。当年仅桃源县财源建设领导小组财源建设基金给予万福生科的补贴就高达260万元。
但外界亦疑虑,万福生科财务总监覃学军1956年出生,大专学历,1998年加入万福大米厂任会计,此前未有上市公司从业经验,万福生科内部人士称其为“土会计”,她是如何搞定假账的?
覃学军在2012年8月将几种不同的账本交给了地方证监局抽查小组,直接引爆了万福生科造假问题。
财务会计专家马靖昊、鲁桂华等人分析称,万福生科造假采取了比直接操纵利润更为高明的手段,即通过“在建工程”等间接虚增利润和资产,排查难度更大。
万福生科内部人士认为,造假的过程,中介机构不可能不清楚,覃学军自己不懂得这些。
保荐机构平安证券事后则多次表示对造假不知情,平安证券认为除非动用技术侦查手段,否则单凭保荐人的调查是难以发现问题的。
对此,龚永福在今年5月份曾表示:“当初为了迎合上市得造一些财务指标,但没想到指导她(覃学军)的人真是(把业绩)做得太多了。”
处罚或不低于绿大地
万福生科案目前仍在侦查之中,但此前证监会的通报和行政处罚预先告知,已经明确了万福生科造假的规模与时间,而从已有的案件对比看,万福生科造假的程度不逊于绿大地案。
绿大地案的刑事追责一度出现波折,官渡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绿大地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何学葵有期徒刑3年,缓期4年,判决宣布后市场普遍认为量刑过轻,这一结果引发检方抗诉。
最终在检方抗诉下,昆明中院判何学葵十年有期徒刑,其余参与造假的高管亦有不低于两年的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