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那句话:身处经济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金融。上期财周刊,我们结合案例与您一同分享学习生活中用的到的金融小知识,这期我们继续“金融知识普及月”这个话题,让您更好地学习金融、了解金融、用好金融。因为——我们多一份对金融的了解,就会多一份对自身的财富保障。
典型案例银行启动账户应急控制预案为客户挽回被诈骗资金7万元
案例简介:客户赵某某在不知儿子 QQ 号被盗取的情况下,在网络聊天过程中误以为对方是自己的儿子,于2013年1月13日上午不慎将7万多现金从某银行柜台转给对方,下午客户赵某某发觉事情有些蹊跷,就急忙赶去该银行核实。接到客户反映,该银行立即着手调查,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上级相关部门。因临近下班,为了保证被骗资金不被转移,工作人员向客户提示,在连续3次错误输入转入账密码的情况下,犯罪分子的账户将被系统锁定,在保证被骗资金户暂时安全的前提下建议客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同时市分行立即启动账户应急控制预案,将案件情况上报省行,在收集齐公安机关办案协助委托函、客户账户控制申请书和法律承诺书后,报送总行对犯罪嫌疑人账户进行了冻结。通过网点—市分行—省行—总行四级联动,最终保障了存款人账户资金安全,为公安机关后续追缴赢得先机。在随后的近半年时间里,该银行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工作,通过系统内发送请款请求等方法,于2013年6月中旬将客户赵某某的7万余元成功追回。
相关金融知识
电信诈骗一、什么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预防措施
A、 电话诈骗虚构子女绑架,利用电话录音(如孩子的哭声)造成家人恐慌,要求家人汇款赎人。
冒充亲友,以车祸、生病、违法需缴纳款项等为由实施诈骗。
冒充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人员,以事主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由,实施诈骗。
B、 短信诈骗发送短信称事主的银行卡在异地刷卡消费,待事主回电时,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工作人员实施诈骗。
通过短信发送银行账号及“速汇款”等信息,行骗碰巧要汇款的事主。
C、 网络诈骗发布虚假中奖信息,事主上网时会发现 QQ 中奖或网络游戏中奖,但必须先交纳手续费、个人所得税等,不法分子以此骗取事主汇款。
【防范措施】思想上:沉着冷静、不慌不乱;不贪便宜、拒绝诱惑。
行动上:核查实情、辨别真伪;不乱转账、防范风险。
电子银行诈骗一、什么是电子银行诈骗电子银行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及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骗取受害人个人金融信息,并窃取受害人资金的违法行为。
二、电子银行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预防措施
A、 网络钓鱼:不法分子以银行网银系统升级、认证工具过期等为由,诱骗事主登录假冒银行网站和网银,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正确网址上网银,防止错登钓鱼网;网上购物要谨慎,正规平台才放心。
B、 跨行授权支付类诈骗: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与事主达成交易后,诱骗事主签订跨行授权支付协议,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跨行授权审慎办,不然可能被掏空。 C、 手机银行诈骗:不法分子编造事由,使用自己的手机号码为事主开通手机银行,窃取事主资金。
【防范措施】本人手机来办理,控制风险省麻烦;更换号码莫小看,通知银行莫迟延。
D、 电话银行诈骗:不法分子诱骗事主进行电话银行操作,再设法将事主的资金转走。
【防范措施】电话免提不可靠,他人窃听风险高;钱款转出难追回,切勿盲目听人言。
自助设备诈骗什么是自助设备诈骗自助设备诈骗指不法分子通过自助设备渠道,骗取受害人个人金融信息或银行卡,并窃取受害人资金的违法行为。
自助设备诈骗的常见手段和预防措施 A、 虚假通知(向指定账户转账):不法分子在自助设备上张贴通知,要求事主把资金转移至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自助设备若损坏,电话咨询所属行;钱款不可盲目转,自己钱财看稳当。
B、 盗取银行卡信息:利用盗取的银行卡资料,伪造银行卡,再利用伪造的银行卡盗取事主现金。
【防范措施】仔细观察插卡口,防范他人动手脚;遮挡密码需谨记,防范他人背后觑;交易凭条妥处理,防范他人窃信息。
C、 封堵出钞口:不法分子事先将出钞口用异物堵住,待事主取不出钱离开后,再将钱取出。
【防范措施】取款之前查余额,资金状况了于胸;认真查看出钞口,未见异常才动手,钞票不出莫心慌,守住现场找银行。
D、 掉包银行卡:趁事主在 ATM 上取款时窥视密码,然后配合其同伙快速将事主 ATM上的银行卡掉包。 【防范措施】遮挡密码需谨记,防范他人背后觑;管好卡片警惕高,避免干扰被抢盗。
E、 好心人帮助:不法分子冒充“好心人”,帮助事主办理取款等业务,借机偷看其交易密码,并实施诈骗。
【防范措施】事先学习如何用,尽量不找他人帮;若有问题不明了,求助银行最可靠。
相关金融知识
一、什么是非法集资非法集资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非法集资行为需要同时具备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社会性四个特征要件,具体为:一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是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是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是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的主要表现形式1、不具有房产销售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房产销售为主要目的,以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2、以转让林权并代为管护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3、以代种植(养殖)、租种植(养殖)、联合种植(养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4、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5、不具有发行股票、债券的真实内容,以虚假转让股权、发售虚构债券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6、不具有募集资金的真实内容,以假借境外基金,发售虚构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7、不具有销售保险的真实内容,以假冒保险公司、伪造保险单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8、以投资入股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9、以委托理财的方式非法吸收资金。
三、非法集资的常见手段1、承诺高额回报不法分子为吸引公众上当受骗,往往编造许诺给予集资参与者远高于正规投资回报的利息分红。为骗取更多人参与集资,非法集资者在集资初期,往往按时、足额兑现承诺,待集资达到一定规模后,因资金链无法维系,使集资参与者遭受经济损失。
2、虚构或夸大投资项目
不法分子大多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经营项目由传统的种植、养殖行业发展到房地产、矿产能源、高新技术开发、股权投资等内容;以订立合同或少量投资为幌子,编造虚假项目,或以夸大少量项目的投资规模盈利前景,以制造投资及企业利润假象,诱惑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假借委托理财名义。
3、以虚假宣传造势
不法分子为骗取社会公众信任,在宣传上往往一掷千金,采取聘请明星代言,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广为散发宣传单、进行社会捐赠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诱惑社会公众投资。有的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虚拟空间将网站设在异地或租用境外服务器设立网站。本报记者张翌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