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北大专家:延迟退休或将致大批高龄蓝领失业

2015-12-10 11:35:34

来源:腾讯财经

   原标题:延迟退休关键词:小步、渐进、弹性

 
  郭晋晖
 
  近来一份名为《人社部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时间表》在微信朋友圈内热传,很多人开始对照这份表计算自己的退休时间。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份表不是真的。
 
  金维刚9日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一个论坛上表示,人社部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政策是一份比较稳妥的方案,大约每三年提高一岁。该方案的基本原则是:小步慢走,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同时在延长退休年龄之前建立缓冲的机制,尽量减少退休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按照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今年初对外公开的时间表,人社部会争取2015年完成延迟退休方案制订,2016年报经中央同意后征求社会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推出至少五年后再渐进式实施。这意味着中国最早将在2022年首次延长退休年龄。
 
  延迟退休是中国当前最受争议的公共政策之一,无论是网络调查还是高校课题组的问卷调查,均是反对者众,赞成者寡。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角度来看,学界普遍认为延迟退休是中国应该走的一条路,但也有很多学者担忧延迟退休会将中低收入的蓝领工人陷于更加困难的境地。
 
  虽然在延迟退休这一问题上大家众说纷纭,不同机构提出了不同的方案,但有一点是达成共识的,那就是“要弹性不要刚性”。金维刚也表示,会适时引入弹性退休政策,不实施一刀切,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形成调节退休年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收支矛盾倒逼延迟退休
 
  最近几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加剧迫使政府加快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从基金运行的情况来看,收支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制度的抚养比上升:退休人员迅速增加,承担缴费在职的人员所占比重相对减小。
 
  抚养比是基本养老保险收支中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城镇职工退休年龄过低是制度抚养比上升的重要原因。
 
  李珍对本报称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既可以增加保费收入,又可以减少退休金支出,能做到双向正面影响制度的财务状况,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是必然的选择。
 
  中国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0岁,女干部55岁,男60岁)已经有60多年没有修改过了。上世纪50年代规定退休年龄时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只有40多岁,到改革开放之初时,劳动保险法下的退休制度是37个人工作,一个人退休。到今天,中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达到73.8岁,养老保险的赡养比为3∶1,但退休年龄却一直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提前退休的问题也非常严重。除了国企改革时数以千万的提前退休人员以外,还有一些特种工种是政策允许提前退休的,很多地方提前退休的人数在增加。金维刚说,当前“未老先退”的问题特别突出,有的地区提前退休的人员占到当年退休人员的30%。目前中国实际的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4岁。
 
  有地方社保局长也向本报记者表示,由于养老金11连调,退休人员和在职职工的工资已经出现了“倒挂”,退休的比在职的每个月还要多拿几百元,所以以各种方式要求提前退休的人员大增,凡是与特殊工种有一点关系的都会来申请提前退休。
 
  提前退休加剧了基金收支的不平衡,因此有一些专家也认为,当前首先堵住“提前退休”的口子,之后再延迟退休年龄。从目前一些机构制定的方案来看,延迟退休年龄将是一个一揽子的计划,在所有人都会延迟的前提下,分人群来制定不同步骤的延退方案,用很长的过渡期来实现同龄退休。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上周公布了“社科院版”的延退方案,建议职工养老保险的退休年龄改革方案分两步走。
 
  第一步: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第二步: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金维刚说,延迟退休是我国借鉴国际上应对老龄化通行的做法,以促进养老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缓慢过渡的政策,不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民众不赞成延迟退休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总的考虑是根据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劳动力状况,把握调整的节点和节奏,“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即每年只会延长几个月的退休年龄,同时提前向社会预告,给公众以心理预期。
 
  虽然政府时不时就会发出“安民告示”,但每一次关于延迟退休的话题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争议,而且反对者远远多于支持者。
 
  清华大学9日发布的《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对2000名人士所做的调查显示,有39%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应该保持不变,3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延迟,但必须要有一个限度。在中国,只有10%的受访者认为退休年龄可以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而延长。
 
  报告还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受访者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给出了截然相反的答案。多数受访者退休前反对延迟退休,退休以后却转而支持,51%的中年(33~44岁)受访者反对延迟退休,可能因为工作压力比较大,但是77%的退休后受访者转而支持延迟退休,可能是考虑到养老金的收支问题,希望增加缴费人口,减少与自己一样的退休人口。
 
  民众反对延迟退休根本原因在于退休是一种福利,福利的刚性原则决定了一旦下调就会遭受非议。不仅仅是在中国,延迟退休年龄在世界各国都会受到民众不同程度的反对,但中国情况又与发达国家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系研究员唐钧表示,中国和很多发达国家的不同在于阶层结构的不同,发达国家是以中产阶级为主、以白领为主的,相对而言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延迟退休。而中国70%的劳动者是蓝领工人。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章铮表示,在中国人口趋于老龄化的情况下,延迟退休是合情合理的。但同时也应关注到,受到延迟退休影响的一大批蓝领劳动者对失业与低收入就业的担忧。
 
  因为即使还没有实行延迟退休,这部分劳动者已经遇到了找不到工作或即使有工作收入也大幅下降的问题。他们担心延迟退休政策实施后会使失业或低收入就业的时期进一步延长,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下降。
 
  章铮认为,在目前的就业政策下,女性40岁以上、男性50岁以上的下岗人员就被政府划入了就业困难群体,即按照现有规定,蓝领劳动者的退休年龄是女性50岁、男性60岁,这意味着不好找工作的主要是距现有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蓝领劳动者。对于他们来说,延迟退休不是在工作与退休之间,而是在失业与退休之间做选择。
 
  (第一财经日报)

  • 相关阅读
  • 2015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深圳超北京居第三

      据新华社电在香港注册成立、由内地和香港学者组成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公布2015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上海继续保持第一。深圳超越北京,跃居第三位,直逼排名第二的香港。...

    时间:12-10
  • 低价进口粮食再破亿 国内每7斤粮食有1斤系进口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张雯   一边是“十二连丰”下的“国产粮满仓”,一边是再破亿吨的低价进口粮,国内外价格倒挂凸显中国农业竞争力落后的境况,更绷紧粮食政策调整的神经。   统计数据显...

    时间:12-10
  • 世行称中国25年内将少9000万劳动人口:严峻挑战

      参考消息网12月10日报道外媒称,世界银行9日发布题为《福寿延年: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中称东亚地区老龄化速度之快历史罕见,致使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大幅下降,仅中国到2040年前将减少9000...

    时间:12-10
  • 中海中远整合方案获国务院批准 总部设上海

      【财新网】(记者包志明)两大航运央企中远集团与中海集团的合并在进入第四个月后,终于有了重大进展。据接近中远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中海中远两大集团整体改革方案已经获得了国务院的批准,新集团名称为&ldqu...

    时间:12-10
  • 人民币中间价调降92点 四天连降近400点

      中国证券网讯今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6.4236,较上个发布日(12月9日)6.4140,调降92个基点,已四天连续下调385基点,刷新2011年8月以来最低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15年12月10日...

    时间:12-10
  • 险资频频举牌显现投资新动向 权益类占比提升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投资端压力增加,倒逼险资提高权益类投资比重以覆盖资金成本   临近年关,一方面大中型保险公司权益类投资处于暂缓“休息”期,另一方面,小型保险公司却在如火...

    时间:12-10
  • 道森股份等4只新股今上市 机构看好中科创达

      昨日,安记食品、邦宝益智、博敏电子、三夫户外、凯龙股份、中坚科技等6只新股上市,收盘均涨44%,触及涨幅上线。今日中科创达、道森股份、读者传媒、润欣科技等4只新股携手上市,共同接受二级市场的考验。对此...

    时间:12-10
  • 央行窗口指导RQDII 或为预防人民币贬值风险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多个消息源确认,日前,央行已窗口指导机构暂停申请新的人民币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RQDII)相关业务,   多名消息人士表示,目前其正在准备阶段的几项RQDII业务确实被暂停。   “并...

    时间:12-10
  • 老牌P2P平台808信贷、友友贷均告提现困难

      本报记者何晓晴广州报道   e租宝事件点燃了市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关注。   “临近年底,自融、拆标、资金池的平台由于资金面紧张,容易出现问题。”网贷之家一位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