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岛屿乡村如何“探路”净零碳?

2021-05-29 15:58: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舟山5月29日电 题: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岛屿乡村如何“探路”净零碳?

  作者 项菁

  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中国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承诺。“双碳目标”之下,低碳发展的“潜力股”——乡村,何以激活“绿色基因”,助力中国答好“时代命题”?

  在“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群岛的西南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和中国内陆乡村不同,这一拥有128个大小岛屿的县域正面对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的“双重挑战”。

  “化危为机”的路上,定海率先“探路”净零碳(又称碳中和,即通过平衡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移除量实现净零排放)乡村建设,既为中国奔向“双碳目标”赋能,也为国际岛屿乡村应对气候挑战探索“中国方案”。

  缘起一座小山村 输出因地制宜理念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浙江,“护绿”已成为该省乡村的“共识”。地处沿海的定海区,从“护绿”实践到“输出”净零碳的概念,源于干览镇新建村。

  新建村深藏于青山间,与南洞水库相依,也因偏居一隅,21世纪初仍是一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

  为保护一棵树而改变房屋朝向,在存量农房屋顶安装光伏设备,采用粪尿分集式技术设计公厕,停车场设有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海岛登山健身步道……十多年来,这里不仅守住了“家门口的生态”,乡村各个方面均朝着绿色低碳的脉络发展。

  水是新建村流动的“血脉”。在新建村南洞核心区,十多平米的污水处理中心如今每天运作两到三次。为防止污水影响环境、带动水循环利用,2010年当地在南洞谋划建设了污水处理中心。

  袁文其是本地村民,也是污水处理中心的管理员。他介绍说,“我们会对生活污水、化粪池水等村里的污水进行集中处置,污水经过10多道处理流程后用于灌溉等。”

  因上述探索,2019年新建村入选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以下简称:联合国人居署)净零碳乡村规划中国案例,并亮相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为全球乡村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参考。

  “净零碳乡村建设要因地制宜。”在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看来,乡村绿植覆盖率高,是中国最大“碳汇”之一,新建村为其它乡村提供了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

  激活绿色低碳思维 善做减排增绿“加减法”

  随着新建村掀起的净零碳“风尚”,近年来,定海乡村纷纷激活净零碳思维,加入“减排增绿”队伍,通过多样化方式探索岛屿乡村的“未来式”。

  “干净玻璃空瓶可兑换1碳币,1碳币等于2元人民币”……马岙街道马岙村素有“中国海岛第一村”的美誉,该村内,一处废弃房屋被打造为净零碳生态商店,外观保留石头墙体和木结构屋顶,店内褪去商品外包装,并提倡顾客自备容器和包装。

  “通过这样的呼吁,可以增强村民对低碳可持续发展的认同感,引导大家践行低碳理念。”净零碳生态商店管理员说。

  除了善用“减法”,定海乡村亦活用生态“加法”。马岙街道团结村的团结水库旁、进村主干道边,草木苍翠、鲜花绽放。这片土地几年前还是荒地。

  “这58亩土地涉及162户人家,原来杂草丛生。”团结村党支部书记唐光明说,得益于村里引导和村民的生态意识,村民们一起把荒地盘活、把绿化补上,才有今天这幅景象。

  如今,定海森林覆盖率达51.74%,空气质量常年稳居中国前三位。

  “净零碳乡村建设难度大,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久久为功。”张振山认为,可以在能源结构调整、减少消耗、增加碳汇等三方面下功夫。

  多方共绘净零碳路线图 书写“定海方案”

  定海区委书记庄继艳表示,从新建村入选全球净零碳乡村典型案例开始,定海区从没停止探索小乡村融入大时代的步伐,“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更坚定了我们走净零碳乡村发展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为更加明晰净零碳乡村“路线图”,今年5月底定海区举行了2021浙江定海美丽乡村周活动,定海区与联合国人居署、同济大学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合力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实践,并发布了定海净零碳乡村十项导则。

  从十项导则看,包括建立定海区80个乡村的碳排放清单和相关报送检测机制,以及新能源、建筑材料、水循环、垃圾处理等9条路径。

  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伍江受访时表示,该导则将对下一步系统推进定海净零碳乡村建设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也意味着定海净零碳乡村建设从示范案例走向全域实践。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以淼受访时谈及,定海具有海岛、乡村的双重属性,净零碳乡村建设意义非凡,希望定海加快把“路线图”转化为“施工图”,为海内外乡村提供探索经验。(完)

  • 相关阅读
  • 报告:超七成受访央行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有助于全球经济绿色复苏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夏宾)《IFF2021中国报告》30日在此间举办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上正式发布。该报告面向全球30多个中央银行的“一带一路”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央行认为,“一带一路...

    时间:05-30
  • 权威访谈丨盛松成: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持续

      新华社北京5月30日电 题:盛松成:人民币快速升值不可持续  新华社记者吴雨  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所走强,引起市场普遍关注。如何看待人民币汇率走势?人民币汇率近期波动会带来怎样影响?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时间:05-30
  • 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亟待金融“助推器”

      (经济观察)全球经济“绿色复苏”,亟待金融“助推器”  中新社北京5月30日电 (记者 夏宾)新冠疫情肆虐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意识到,既要应对疫情导致的严重问题,也要面对推动可持续的经济发...

    时间:05-30
  • 专家:中美合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畅通高效沟通机制必不可缺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刘亮)以“后疫情时代: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国际金融论坛(IFF)2021春季会议日前举行中美绿色合作圆桌会议专场,就中美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寻找合作机遇,以及...

    时间:05-30
  • 何厚铧:疫情凸显“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新网北京5月30日电 (刘亮)丝路国际联盟(SRIA)主席何厚铧30日在参加国际金融论坛2021年春季会议时表示,疫情凸显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设绿色“一带一路”将是未来合作的重要方向。  他...

    时间:05-30
  • 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武汉召开 聚焦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武汉5月30日电 (袁早霞 徐金波)2021年中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29日在武汉召开。本届年会以“绿色引领、智能建造,实现钢结构建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建筑协同发展,加快数字技术与精益...

    时间:05-30
  • 专家建言:现代乡村产业体系融合数字技术 促进农民增收

      中新网杭州5月30日电(黄龄亿)29日,2021全国乡村振兴高峰会议暨乡村产业发展研讨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会上,农业领域专家提出,应着力加快农业及其产业的科技进步,提高科技产量,特别是要把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同农...

    时间:05-30
  • 高速路通了“空心村”旺了:近六成村民陆续返乡创业

      高速路通了 “空心村”旺了  巴中市平昌县三十二梁镇因姿态各异、错落有致的三十二道山梁得名。全镇平均海拔900米,独特的地形辅以温润的气候、丰富的植被,十分适合发展茶产业,龙尾茶文化产业园是全镇的龙头...

    时间:05-30
  • 亲子酒店淡季不淡:已成家长带孩子出游首选住宿方式

      亲子酒店 淡季不淡  还有一个多月就到暑期了,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亲子游又将迎来年度峰值。最近,各类亲子主题酒店已经开始针对暑期游推出各种特色推介活动,亲子酒店成为亲子游市场中最具卖点最受期待的内容之一...

    时间:05-30
  • 面对大宗商品涨价 我国货币政策仍需保持定力

      货币政策仍需保持定力    本报记者 陈果静 钱箐旎 郭子源  物价水平是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在大宗商品上涨、通胀预期升温的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走势如何?是否需要转向?这是近期市场关注...

    时间:05-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