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经济观察:2022年,中国如何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2-02-23 17:28: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经济观察)2022年,中国如何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新社北京2月23日电 题:2022年,中国如何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要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通过发展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22年,中国如何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对2022年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资料图:乡村美如画卷。李学华 摄

  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当前,部分脱贫地区民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遇到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情况有可能返贫致贫。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主要是‘三管齐下’。”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说,监测上更加准一些,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帮扶上尽量早一些,对及时发现的住房、义务教育、就业、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尽快落实帮扶措施,将返贫致贫风险解决在萌芽状态;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打通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壁垒,缩短认定时间,提高监测帮扶效率。

资料图:航拍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如何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

  2021年,全国各地区各相关部门把促进脱贫人口稳岗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就业帮扶政策延续优化,脱贫人口就业规模达到3145万人,比上年增加126万人,工资性收入显著提升,占比达到67.9%,为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让脱贫民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对于如何促进增收,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提出,要进一步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就产业而言,进一步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增加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同时,不断提高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进一步推进中央财政衔接,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强化龙头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对于如何促进就业,雷明认为,要进一步压实就业帮扶责任,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进一步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做好省内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支持帮扶车间发展优惠政策;进一步发挥以工代赈作用,不断提高劳务报酬水平;进一步统筹用好乡村公益岗位,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实行动态管理。

  刘焕鑫指出,2022年,要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有关安排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确保年度全国脱贫人口就业规模高于3000万人,力争比2021年有所增加。

资料图:一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配套产业园区内,工人在车间工作。 中新社记者 瞿宏伦 摄

  帮扶政策力度不减 继续扶上马送一程

  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细化落实过渡期各项帮扶政策,开展政策效果评估。

  “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我们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乱作为。”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指出,必须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用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稳扎稳打推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不能掉头就走,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政策力度不减,继续扶上马送一程。”刘焕鑫说。

  刘焕鑫强调,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编制实施方案,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对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要持续加大产业就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后续扶持力度,确保搬迁民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完)

  • 相关阅读
  • 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锚定乡村振兴——乡村建设求好不求快

      本报记者 乔金亮  2月23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文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坚定决心,为广大农民送来政策春...

    时间:02-24
  • 今年有色金属业增长将“前低后稳”

      本报记者 崔国强  2021年,我国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正增长,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实现利润创历史新高,保供稳价成效显著,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  “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结合中国...

    时间:02-24
  • 3月1日起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专属商业养老险满足多层次需求

      3月1日起试点范围扩大至全国——   专属商业养老险满足多层次需求  本报记者 于 泳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通知》规定,自2022年3月1日起,将专属商业养老...

    时间:02-24
  • 多地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基建适度超前 发展稳中求进

      筑牢经济发展“压舱石”  本报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2月16日,江西省2022年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重大项目开工暨“项目大会战”动员大会召开。据了解,江西省今年一季度计划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051个,总投资1....

    时间:02-24
  • 雄安新区聚焦定位积蓄成长力量 未来之城建设正在加速

      雄安新区聚焦定位积蓄成长力量——   未来之城建设正在加速  本报记者 陈发明  重点片区和工程建设热火朝天、日新月异,完成投资1104亿元,“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全面建成;中化控股、中国星网等央企落户新...

    时间:02-24
  • 给人民币现金业务办理划底线

      凡设有实体网点的商业银行、农信社等机构必须办理人民币现金存取业务——  给人民币现金业务办理划底线  本报记者 徐佩玉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4 版)  前不久,北京中关村银行和...

    时间:02-24
  • 全国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透过“1亿户”感受“烟火气”

      2021年全国新设个体工商户1970.1万户,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3亿户——   透过“1亿户”,感受“烟火气”  本报记者 孔德晨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2月24日 第 04 版)  突破1亿户!近日,...

    时间:02-24
  • 发展遇瓶颈、行业赛道拥挤 中年洋快餐卖力拉拢年轻人

      中年洋快餐 卖力拉拢年轻人  “酸甜清香,一口上头”——你能想到,这是快餐巨头麦当劳(NYSE:MCD)新推出的香菜新地的广告语吗?  红星资本局注意到,2月21日,麦当劳上市了限时新品香菜新地,香菜+冰淇淋的...

    时间:02-24
  • 资管新规落地近两月,银行理财还“香”吗?

      资管新规落地近两月,银行理财还“香”吗?   大额存单抢手 结构性存款“降温”  “有一天晚上12点过,一个阿姨(客户)给我打电话,说她在网络短视频中看到专家称理财产品不能买了,‘可能会让你血本无归’。...

    时间:02-24
  • 员工能拿到因疫情“蒸发”的年终奖吗?律师这样说

      春节刚过,在社交平台有关“年终奖”的讨论中,“拿不到年终奖”成为不少劳动者的“痛点”——   员工能拿到因疫情“蒸发”的年终奖吗  本报记者 时斓娜  阅读提示  因为用人单位受到疫情的冲击,春节过...

    时间:0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