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国产大型邮轮“乘风出海”,加速构建全产业链

2024-06-11 08:49: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经济

新华社上海电(记者贾远琨 狄春 张博群)6月7日上午,载有近4000名游客的“爱达·魔都号”靠泊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自2024年1月1日首航至今,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旅客运输量突破15万人次,完成了37个航次。

据邮轮游艇行业协会预测,今明两年我国邮轮旅游市场将全面恢复,进入产业发展新阶段。在国产大型邮轮的带动下,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乘风破浪 国产大型邮轮带动构建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自首航以来,每个航次都有约4700名游客,单船游客最高峰出现在5月份,最多超过5000名游客,火爆程度超出预期。”“爱达·魔都号”船长潘尼克说。

如今,每当汽笛鸣响,白色涂装、流线型船体、身系“敦煌飞天彩带”的“爱达·魔都号”驶离母港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已成为长江口一道美丽的风景。

“邮轮上全新的硬件设施、船员们热情的服务都给我带来美好的体验。我也会把‘爱达·魔都号’推荐给身边的人。”7日乘坐“爱达·魔都号”抵达上海的马来西亚游客洪子强说。

据介绍,目前国产首艘大型邮轮以日韩游为主,未来爱达邮轮船队不仅将继续丰富航线网络,推出中国至东南亚国家、海上丝绸之路邮轮航线等,提供长、中、短相结合的多样选择,还将继续丰富产品谱系,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大中小型邮轮船队。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投入忙碌的航线运营,国产第二艘大型邮轮建造也进入加速期,预计2026年底前命名交付。目前设计、建造、采购、物流等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中。

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刚说,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进入下坞总装阶段,标志着我国大型邮轮已形成自主建造能力。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的零部件数量高达2500万个,吸纳了大量企业分工与合作,相关市场空间广阔。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兵说,依托国产大型邮轮的自主设计、自主建造和自主运营,我国邮轮产业正从以往的邮轮“过路经济”,转变为涵盖邮轮运营、设计建造、配套供应链等领域的邮轮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政策频出 利好邮轮旅游市场

“国产大型邮轮‘出海’的同时,外资邮轮公司密集回归,让市场感受到暖意。”上海市宝山区滨江委主任江瑞勤说。

据上海边检总站浦江边检站执勤二队队长史灏介绍,今年以来,包括“爱达·魔都号”在内,已经有5艘大型邮轮在上海母港运营,出入境旅客超过51.6万人次,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权威部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20艘国际邮轮在我国境内港口开展运营。

“我们预计中国邮轮市场将迎来新一轮上涨周期,将MSC‘荣耀号’部署到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就是看好上海及周边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MSC地中海邮轮中国区总裁黄瑞玲说。

近期公布的入境免签政策进一步释放了消费潜力。国家移民管理局5月15日发布公告,决定在中国沿海省份全面实施外国旅游团乘坐邮轮入境免签政策。自公告之日起,乘坐邮轮并经由境内旅行社组织接待的外国旅游团(2人及以上),可从13个城市的邮轮口岸免办签证整团入境。

“入境免签政策有利于吸引更多国际邮轮在中国靠泊。”从事国际邮轮地接服务的华程天下(大连)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淑秋说,国际邮轮公司对此反应积极,政策公布至今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所在的旅行社已经争取到2艘国际邮轮从大连入境的计划,预计将带来上千名外国游客。

此外,《国际邮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靠港补给的规定》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在畅通物资供应补给、通关便利化措施等方面作出规定,着力打通靠港补给环节堵点。

多方发力 助推邮轮产业升级

邮轮建造取得的重大突破和邮轮旅游消费带来的巨大前景,推动中国成为邮轮产业发展的“潜力市场”,但从中长期发展看,仍需多方发力、多点突破。

在设计建造端,业内专家认为,邮轮产业是强国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有助于带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但目前,国内邮轮产业供应商仍面临系统集成能力不强、材料性能不达标、品牌度不够等共性问题。

“加快供应链本土化是第一要务。”陈刚建议,要推动更多“中国制造”在邮轮上应用,并带动相关系统集成技术的充分消化和高端材料的研发。

在运营端,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邮轮公司船队规模仍较有限,旅游资源开发能力也亟待创新突破,运营资源的整合需要加速。有关企业应强强联合,共同打造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运营服务团队,全面拓展邮轮旅游、邮轮船供、邮轮免税等业务。

“在诸多政策利好的加持下,中国邮轮产业正蓄势发力。”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飞说,我国邮轮产业要继续深化开放发展环境,加强与国际邮轮制造商、运营商、港口、文化旅游等企业的交流合作;培育具有竞争力的邮轮产业集群,提高产业协作效率;精心搭建特色购物集市,营造潮流购物新体验,带动市场扩容;推动多元深层的文化交流,释放邮轮经济“乘数效应”。

  • 相关阅读
  •  "假日经济"添活力 2024年端午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1亿人次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王连香)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4年端午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1.1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03.5亿元,同比增长8.1%。 文化和旅游部介绍,端午假期,赛...

    时间:06-11
  • 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

    人民网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孙红丽)据商务部网站消息,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从五个方面提出25项具体措施,深入开展2024年家政兴农行动,提振家政服务消费,助力推进乡村全...

    时间:06-11
  • 财经观察:以旧换新潜力足!“清凉家电”掀起消费新“热浪”

    “原价1900元的空调只花了1300元就拿下!”“用了十多年的旧空调还抵了450元。”“新款冰箱功能更多,价格也不贵。”“新换的空调更省电了!”进入6月,多地夏日热浪来袭,冰箱、空调、电扇等“清凉家电”迎来销售旺...

    时间:06-11
  • 海洋牧场的“愁事”解了

    新华社广州电(记者刘宏宇)近日,广东一家海洋牧场企业决定举办海洋濒危物种黄唇鱼的放流活动。 南海之滨,惠州。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鱼苗繁育车间内,成群的硇洲族大黄鱼苗在鱼池中游弋。今年初,经专家...

    时间:06-11
  • 白银价格上涨,未来走势如何

    据新华社上海电(记者陈云富 任军)尽管近期价格有所回落,银价仍站上每千克8000元上方,年内累计涨幅也超过30%,几乎2倍于黄金市场。相比黄金,白银投资门槛更低,它的这波涨势能持续多久?白银投资如何避免“踩坑”...

    时间:06-11
  • 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新华社太原6月10日电(记者赵东辉 晏国政 王飞航)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

    时间:06-11
  • 长三角高质量发展“协奏曲”越奏越响

    本报讯(记者王永前 胡洁菲 魏一骏)继去年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大关后,今年一季度长三角三省一市GDP总量达7.4万亿元,占全国比重约25%。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新质生产力作为新动能成为引领社会全面发展的风向标,也是...

    时间:06-11
  • 自驾千余里,新能源车主心里更有底(身边的经济故事)

      高宁博自驾去程路线及充电点位示意图。   蔡华伟制图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高宁博(右)在引导员的帮助下进行充电。   本报记者 张文...

    时间:06-11
  • 上海发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

      本报上海6月10日电 (记者沈文敏)在第二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国网上海电力联合北京电力交易中心,首次公开发布“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  本次上海发布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清单,是上海作为全国绿色电...

    时间:06-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