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暖”从何而来?记者走访看羽绒服“科技范”

2025-01-06 07:59:57

来源:人民日报

  自动充绒精度达零点零一克,面料覆盖十五微米厚高分子膜

  羽绒服里的“科技范”(身边的创新)

  寒冬已至,气温骤降,羽绒服、羽绒被等是抵御严寒的必备之选。“暖”从何而来?羽绒服里有什么新科技?日前,记者在江苏走访专卖店、工厂和上游供应商。

  在一家羽绒服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中心原材料专家实验室,负责人谈利刚介绍,羽绒的主要成分是带羽杆的羽毛和呈朵状结构的绒子。之所以保暖,是因为绒子的结构决定其能储存大量空气,从而形成与外界相隔的保暖层。也就是说,羽绒中绒子质量的占比,决定了羽绒服的保暖程度。

  蓬松度——30克羽绒在规定容器和压力下所占的体积,也是判断羽绒服能否保暖的重要指标。同样的绒子含量,蓬松度越高,羽绒中储存静止空气的体积越大,保暖性也就越强。

  测量、填充环节的技术手段正逐渐丰富。在羽绒理化检测组,检测技术人员对羽绒中的绒子、羽毛,以及少量绒丝和羽丝进行分类,并将绒子置于显微镜下,放大170倍观察绒子上的菱节。“这些菱节在绒子末端,呈三角形排列,可以保存不流动的空气。”谈利刚说。

  隔壁一间屋子里,工作人员周馨怡小心翼翼地称出30克鸭绒,通过一个深蓝色漏斗式倒料桶,让鸭绒缓缓飘落到透明的测量桶内,均匀搅拌后盖上压盘,压盘缓慢降至鸭绒表面时开始计时。两分钟后,周馨怡俯下身去记录压盘对应的刻度值。

  “这次是18.3厘米,要重复测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周馨怡说。一般蓬松度在16厘米以上就算比较好的羽绒了,从初步测试结果看,这批羽绒的蓬松度非常不错。

  在传统的充绒车间,充多少绒靠工人凭手感、经验定。但在记者走访的智能工厂中,自动充绒机精准控制充绒量,精度可达0.01克。充完绒后,还能直接通过超声波设备进行封口,防止跑绒。

  “跑绒”是困扰行业多年的难题,经过上下游企业合力攻关,才得到了有效解决。

  在苏州汉塔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对一款羽绒服面料进行防“跑绒”试验。工作人员用该面料制作出填充了羽绒的绒包,把绒包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将整个塑料袋固定在测试设备——两个夹子之间,经过2700次反复挤压揉搓后,仅有3根细丝从绒包里“跑”出来。

  “按照行业标准,10根以内就算合格了。”汉塔纺织贸易运营总监陈弈莳说,这款面料之所以在防钻绒方面表现得这么好,全靠面料上仅有15微米厚的一层“微多孔”高分子膜。指甲盖大小的膜上,有十几亿个微孔。这些微孔的直径比水滴要小几万倍,但又比水蒸气分子大了几百倍。这样,就让雨水“跑不进来”,羽绒“跑不出去”,同时,还让面料有了很好的透湿透气功能。

  原理看似简单,但要造出这层薄薄的“微多孔”高分子膜,技术难度很大。陈弈莳介绍,微孔不仅要足够小,还得分布均匀、稳定性好,不然羽绒服多次清洗后,面料的性能就会变差。无论是原材料、添加剂的选择,还是制备工艺的探索,研发人员都经过了反复试错,最终才确定理想的“配方”。

  位于苏州的盛泽东方纺织城,聚集各种轻纺面料企业。吴江盛伟紫荆花纺织有限公司的展示台上,科技感满满:在纱线中加入特定物质后,纺织出来的面料可防静电、防油污;用超细旦纤维丝织出的面料,不需要借助机械进行外观定型等“后整理”,便可以有效实现“物理防跑绒”;每米只有55克重的3层复合面料,轻如蝉翼,却可防暴雨……一块小小的面料,在防跑绒、防静电、防风雨等方面实现了综合提升。“随着整个行业不断向‘新’而行,以后,羽绒服上会展现出越来越多的‘科技范’。”公司负责人周建春说。

  本报记者 王伟健 《人民日报》(2025年01月06日 第 02 版)

  • 相关阅读
  • 最高法发文,做好资本市场司法保障!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法”)举行2025年首场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及8件人民法院科技创新领域典型案...

    时间:01-06
  • 最高法:优化涉科创板金融纠纷审判机制

    本报记者 吴晓璐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2025年首场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简称《意见》)及典型案例。《意见》提出,妥善处理科技创新领域的金融纠纷,促进健全科技创...

    时间:01-06
  • 财政部发布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

    本报讯 (记者韩昱)财政部网站1月6日发布的《财政部关于设备更新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显示,为加强财政货币政策协同,发挥财政贴息政策引导放大作用,进一步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技术...

    时间:01-06
  • 大利好!三部门明确!

    本报记者 杜雨萌1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对外发布的《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指引》(简称《指引》)提出,2027—2028年,建成支撑数据规模化流通、互联互通的数据基础设施,数网、...

    时间:01-06
  • 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 达到全年最高水平

    本报记者 孟珂1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2月份,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5.9点,比2024年11月回升1.3%,比2023年同期回升1.86%。从周指数看,第一、二、四周运价指数环...

    时间:01-06
  • 2024年亚洲制造业PMI全年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

      中新网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阮煜琳)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6日发布,2024年12月份,亚洲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较上月微幅下降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稳定在51%及以上的水平,2024年全年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  ...

    时间:01-06
  • 新年再加力 外资看好中国新机遇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新年伊始,一批新的外商投资项目在我国各地加紧推进建设。外资企业看好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创新活力、开放政策等带来的新机遇,持续深度参与中国经济发展。  进入新年,位于上海市中心的...

    时间:01-06
  • “主动”放弃休年假,能否获得补偿?

      职业发展压力、工作繁忙、“请假羞耻”等困扰劳动者  “主动”放弃休年假,能否获得补偿?  近七成受访者没休完2024年的年假,而超60%未休年假的受访者是主动选择放弃。2024年底一项调查显示,与往年相比,劳动者放弃...

    时间:01-06
  • 免签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游”成“热”体验

      新年新气象,“中国游”在全球社交媒体平台掀起热潮。在2024年岁末,我国的过境免签又出台新政策,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新增了21个出入境口岸,在刚刚过去的新年假期中,“中国游”成了许多外国游客的“热”...

    时间:01-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