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报告: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

2025-03-26 23:24: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3月26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从26日起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上获悉,2024年全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主要产品总产值同比增长5.37%,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4.4%。当前,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正经历从外需拉动向内外双循环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

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26日起举行。(大会组委会供图)

  根据当日“出炉”的《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2024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整体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显著特征。2024年全年,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出口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例如,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中国的无线耳机出口数量均实现大幅增长,增长率分别为214%、314%和67%。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晓东表示,在当前形势下,行业主体加速推进结构性变革,着力构筑以AI为代表的前沿技术融合、品牌价值提升、全周期服务能力为支撑的新质生产力优势。据介绍,头部企业通过实施区域战略深耕计划,推进产业链韧性再造与运营效能优化。在行业层面,市场主体生态构建意识觉醒,企业从单一产品输出向标准制定、技术联盟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

  据悉,2025中国国际音频产业大会主题聚焦“听见未来,AI+Audio”,聚焦AI技术在音频领域的创新应用,集中展示最新的技术成果与实践案例,深入探讨AI如何推动音频技术的智能化升级,加速AI与音频技术的深度融合,赋能行业创新发展。本届大会分为两场主论坛、八场分论坛,内容覆盖电子产业热点领域及方向。600余家消费电子与声学企业的900多位精英齐聚一堂,深入探讨AI在音频领域的突破性应用与创新实践。参会嘉宾们分享最新的音频技术成果及产品运用,共同展望AI如何重塑音频产业生态。

  李晓东指出,产业升级战略引导企业加大对声学算法、智能降噪等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形成“政策支持+技术突破”的叠加效应。这种双轮驱动既缓解了有效需求不足的困境,又通过创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推动行业进入正向循环。

  据了解,当下,AI技术正在深刻重塑音频产业:从智能降噪、语音识别到情感计算,AI大幅提升了音频产品的精准性与交互体验;从个性化音效定制到虚拟环绕声技术,AI重新定义了声音的表现形式与沉浸感;在智能车载音频领域,AI技术通过智能语音交互、场景化音效调节等功能,为用户打造沉浸式驾乘体验;在医疗健康领域,AI驱动的听力辅助技术为听障人群带来了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根据《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智能家居渗透率突破40%和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浪潮,催生了家庭与车载场景的硬件升级需求;音乐流媒体用户规模构建的内容生态,形成“软件定义硬件”的创新倒逼机制。李晓东认为,这种“硬件场景化+内容生态化”的协同模式,既拓展了存量市场的价值空间,又通过软硬融合开辟了增量市场,实现消费端与供给端的双向价值提升。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下,线上线下融合渠道将逐步打开下沉市场,叠加智能制造、数字制造带来的降本增效和跨界技术联盟的生态协同,标志着产业链已逐步构建起“技术突破—成本优化—市场渗透”的完整闭环。李晓东认为,这种立体化升级既巩固了内需市场的供给基础,也为全球化竞争储备了能力。

  《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版)》指出,新质生产力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深度融合,推动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高质量转型。AI大模型、语音交互、情感识别、三维声等核心技术的突破,使智能音箱、AI耳机等产品从单一音频设备升级为多场景智慧交互终端,例如:集成翻译功能的智能耳机、情感交互式家庭音响系统,极大拓展了行业的应用边界。业界精英尹哲接受采访时指出,中国的音响行业企业应该“走出去”,国产电子音响产品其实很有竞争力,但需要树立品牌意识。

  备受关注的“GAS消费电子科创奖”颁奖典礼同日举行。本届评选共有63家企业凭借卓越表现脱颖而出,分别荣获“技术进步奖”和“产品创新奖”。这些获奖企业在产品技术创新、设计突破、工艺升级、智能化应用及原创能力方面展现了行业领先的实力,成为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经济信心说丨政策加力,一组消费数据透出春日暖意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最近公布的一组数据,传递出我国消费市场不断回升向好的信号——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0%,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5个百分点,超出了市场预期,透出春日的一股暖意。  消费向好,首先要归功...

    时间:03-27
  • 能源富集的甘肃庆阳如何做好“东西”文章?

      中新网兰州3月27日电 (戴文昌)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甘肃庆阳市巧借“风光”资源优势变为产业发展动能,从“西电东送”到“东数西算”,使绿色能源连接东西,带动数据跨越千山万水,也让数字经济产业在协同发展上更胜“...

    时间:03-27
  • 探访“中国最美地铁站”之一:“出站即见湖景” 、白玉兰意象与滨景融为一体

      中新网上海3月27日电 (记者 陈静)近日,主题为“中国最美地铁站”的视频备受关注,上海地铁16号线滴水湖站成为中国13座最美地铁站中的首推案例。记者26日获悉,这是上海首个在既有地铁站基础上实施立体化更新的典范工...

    时间:03-27
  • 浙江民营经济一线观察:创新潮头不止“六小龙”

      中新网杭州3月27日电(奚金燕)春潮涌动,新潮澎湃。开年以来,以“杭州六小龙”等初创企业为代表的科技突破不断涌现,折射出中国创新生态的蓬勃活力。而“出圈”之后的杭州,有何变化?处于风口的科技企业又在忙什么?近日中...

    时间:03-27
  • 培育“人工智能+消费”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本报记者 刘萌3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的通知。为支持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以下统称“相关城市”)...

    时间:03-27
  • 今年以来北京口岸入出境外籍人士同比增长逾四成

      中新网北京3月26日电(记者 徐婧)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26日介绍,截至3月24日,北京口岸今年入出境外籍人士突破10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4%。  2025年夏秋航季即将到来,今年的夏秋航季时间为3月30日至10月25日,共计...

    时间:03-26
  • 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在南京举行

      中新网南京3月26日电 (记者 朱晓颖)26日,南京召开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全球知名企业、高校、创新平台、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机构的约800位嘉宾参会。高科技展品集中亮相。中新网记者 泱波 摄  大会上...

    时间:03-26
  • 上海南港码头迎来2025年首船新西兰奇异果

      中新网上海3月26日电(陈静 叶真于)26日20时,巴拿马籍“科槐”轮满载着2025年首船新西兰奇异果靠泊上海南港码头。办完边检入境手续后,逾5100吨奇异果进入接卸中转通道,其中金果毛重4778吨,红果毛重329吨。  洋山边...

    时间:03-26
  • 商务部回应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中新社北京3月26日电 (尹倩芸)针对美国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26日称,美方此举意在打压遏制他国实体,剥夺他国发展权利,将严重损害相关实体合法权益,破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

    时间:03-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