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4月28日电 (记者杜燕飞)如何用科技“新变”,涵养金融“活水”,解市场“近渴”?当前,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对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近期举办的第四届中国未来金融分析师大赛上,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学生,探索“智”启金融的发展趋势,围绕绿色信贷鉴定、养老金融服务等,展示了相关研究实践和创意方案。
科技金融人才正呈现多元化趋势。据介绍,今年参赛学生非财经专业占比突破50%,涵盖计算机科学、AI、机械、电子信息等专业技术领域。财经类专业学生中,“金融+技术”“金融+国际”“金融+治理”等复合型学位不断涌现,包括金融学与数据科学、金融学与法学等10余种跨学科组合。
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王赢表示,活动汇聚了更多专业背景复合多元的海内外学子,实现了境外金融机构组织实习岗位零的突破,为各地展示区域发展特色和宣介人才政策提供了平台。通过打造“实战培养+人才选拔+职业发展”的全链条模式,构建起了头部金融机构与金融人才精准对接的桥梁,是政府、机构、高校和行业协会共育金融人才的有益探索。
“培育金融人才要创新构建‘引、育、用、留’的全链条生态体系。”金融界集团董事长张斌表示,要发挥AI智能传播优势和金融资源禀赋,在传播推广、就业引荐、资源对接等方面赋能,助力首都金融人才提质增效。
CFA协会全球合作伙伴及客户关系亚太区高级总经理侯翠琴说,活动展现了我国金融行业的国际影响力与人才吸引力。协会将致力于为北京金融业持续输送兼具国际视野、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的复合型人才。
“很高兴能够在这一兼具专业性、规范性和创意性的平台上,与优秀的青年人才进行交流。”北京金融分析师协会理事长任建畅表示,学生们展现出了远超预期的专业功底、创新视角和应变能力。他们针对养老金融开发给出了多种创意方案,基于对老年人群的财富管理、风险管理等议题思考,运用AI等技术,以极具巧思的形式呈现了创新解决方案,为AI时代的金融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多位参会嘉宾表示,人才培养需要把握趋势,才能培养出符合金融机构需求、理解行业痛点、有能力重塑未来金融行业的人才。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凯瑞商学院金融系主任孙娴表示,学生们能够清晰认识到在AI时代应发展哪些技能,如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人机协作能力等。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更好地适应未来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
据介绍,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市金融发展促进中心、CFA协会主办,金融界等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