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智慧粮仓、AI养猪 全球农创客比拼“科技范儿”

2025-09-09 16:37: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来参加这个比赛,一方面想通过这次机会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成果,帮助我们打开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希望这些创新成果能帮助到更多的农民朋友们。”一位来自肯尼亚的参赛选手在2025年全球农创客大赛上告诉记者,中国在农业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近日,在杭州市滨江区的赛事会场内,夏末的燥热尚未完全褪去,近三小时线下路演的紧张氛围还萦绕在空气中。最终,坦桑尼亚SafeSip团队、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分获金、银、铜奖。

聚焦东非七国禽类饮用水安全的SafeSip项目代表,在进行比赛路演。傅俊豪摄

记者了解到,比赛前三名会获得由拼多多资助的“项目推进种子资金”,其中金银奖团队的负责人,还将受邀参加在罗马举行的2025年粮农组织科学与创新论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农业科创成果。

如何加快推动数字新兴技术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是本届大赛的核心议题。SafeSip团队的获奖方案,恰恰戳中了东非农业的痛点。

在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等七国,水生病原体导致的家禽死亡率高达58%,不少小农户因家禽患病颗粒无收。他们设计的“五级仿生超滤系统+太阳能IoT监测+分级订阅”方案,让小农户不用复杂操作,插卡接入数字系统就能“即用即付”。想检测水中病原体含量,或是净化家禽饮水,都能一键实现。

考虑到当地不少农村不通电,团队特意采用太阳能物联网技术,即便没有电网支撑,系统也能实时监测水质、提前预警风险。试点数据具有说服力:用了这套方案后,当地家禽传染病发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普遍降低。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监测养猪场情况。受访方供图

中国“猪群实时守护战”团队则用“少年气”刷新了人们对农业创新的认知。

这支10人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岁,队长胡义勇笑着说:“我们是敢用少年大将军。”从2022年12月组建起,他们就扎进养猪场收集数据,前后处理20多万条养殖信息,终于让系统练出了“听声辨病”的本事。通过识别猪的生咳、浅咳、干咳等不同声音,能提前7天预警呼吸道疾病,把病害防控的关口往前挪了一大步。

不仅如此,团队还开发出24小时不间断的AI视觉识别与多传感器融合智能装备,替代传统人工巡检:猪只的体温变化、采食多少、运动频率,哪怕是细微异常,装备都能实时捕捉,一旦发现发热、咳嗽等情况就立刻推送预警,实现“早发现、早干预”。

美国PlanPulse Patch团队的方案,则把创新的目光投向了温室高附加值作物。

他们把纳米材料VOC传感器贴在番茄叶片附近,这些小巧的传感器能捕捉到植物染病前释放的极微量气体,再结合AI模型分析,能在病害症状出现前2~3天发出警报。

未来,团队计划先把首批产品用在CEA番茄温室,之后再扩展到其他温室作物和露地栽培,还会推出低成本版本,让资源有限的小农户也能享受到技术红利。

各国选手充分交流经验,共话农业数字创新。傅俊豪摄

此外,匈牙利团队用高空智能气球搭建监测系统,低成本实时观测农田灌溉、病虫害及野生动物侵害;乌干达团队靠太阳能技术支持农田灌溉与冷链仓储;泰国团队结合卫星遥感与AI,精准预测预警秸秆焚烧风险,这些方案虽未挤进前三名,却同样为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富有价值的创新方向。

本届大赛评委、筹备小组负责人、浙江大学食物经济与农商管理研究所所长卫龙宝点评时说:“我们一直在寻找兼具创新性和包容性的项目,真正能让更多地区的小农户受益。各个团队从设计理念到技术应用都让人眼前一亮,尤其在服务小农户上体现出强包容性,期待能尽快落地推广。”

“现在气候变暖、资源减少,这些挑战威胁着数百万小农户和农村社区的生计,而今天看到的创新方案,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思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办公室主任马文森表示,未来会继续推动这些创新方案从地方试点走向全球落地,助力实现“提升气候韧性、供应链效率和营养安全”的目标。

“发展数字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农业科技人才。”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在决赛现场表示,未来三年,拼多多会依托“千亿扶持”计划,进一步发挥数字化优势,继续支持全球农业创业者和工作者,帮助农村地区改善生产和生活。

“一直以来,作为以农业起家的综合性电商平台,我们始终把农业当作长期核心战略。不仅要打通农产品上行的‘最后一公里’,更要持续加码农研创新的‘最初一公里’,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动力。”侯凯笛说。

这场农创客大赛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从东非小农户家的禽类饮水系统,到中国养猪场的AI监测装备,再到美国温室的植物预警传感器,这些“科技范儿”创新正被应用到农业生产各角落,虽规模不大,却能精准解决小农户难题,汇聚成推动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

  • 相关阅读
  • 报告预计:203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35%左右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日,《中国能源展望2025—2060》研究成果(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将长期保持绿色低碳化转型,从当前以煤炭为主逐步转入多元化发展。随着风、光、水、核等产...

    时间:09-09
  • 业界探讨中文域名赋能数字品牌保护路径

    当前,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核心引擎,品牌保护的边界正从实体市场向虚拟空间快速延伸。这其中,中文域名作为数字时代关键基础设施,成为企业在构建全链条品牌防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在不少行业人士看来,中文域名是商标...

    时间:09-09
  • 人民数据“数据要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计划”在深圳正式启动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王绍绍)8月26日,在2025人民数据大会“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中,人民数据“数据要素产教融合创新实践计划”正式启动。 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体系建设逐渐完善,应用场景持续丰富,人工...

    时间:09-09
  • 记者去哪儿:“游在中国”更“投在中国”

    过去一年,中国在持续优化免签政策的同时,不断丰富面向入境游客的旅游产品,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支付举措,吸引了大批境外游客,基础设施的升级和数字翻译工具的普及,也让中国成为更受游客欢迎的目的地。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

    时间:09-09
  • 穆荣平:数字赋能引领创新驱动,多维协同助推新质生产力与可持续发展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王绍绍)8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原党委书记穆荣平,在2025人民数据大会“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发展”平行论坛中作主旨发言,围绕数字转型、创...

    时间:09-09
  • 王明旭:共享智慧和资源 眼科事业无国界

    在9月5日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九次全国眼科学术大会开幕式上,爱尔眼科美国分部CEO王明旭被授予2025年度“海外华人荣誉会员”。他表示,眼科事业是没有国界的,在21世纪,一个共享全球眼科智慧,造福于全人类的时代正在...

    时间:09-09
  • 我国最大煤制天然气基地外输管道干线工程开建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杜燕飞)据国家管网集团消息,准东煤制天然气管道干线工程9日开工建设。该项目是我国最大的煤制天然气生产基地外输管道,建成后将与西气东输管道系统互联互通,提升我国天然气资源供应保障能力。 准...

    时间:09-09
  • 推动应用场景上“新” 能源行业加快布局人工智能

    走进北露天煤矿,数台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车在煤海中穿梭,井然有序地进行土岩运输工作,采、运、排全流程实现了无人运输作业;走进重水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上下料自动工作站完成码垛,激光导引式AGV转运机器人忙碌地来回穿梭……...

    时间:09-09
  • 探数据要素产教融合新范式,这场圆桌论坛凝聚多方智慧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王绍绍)8月26日,围绕“数据要素产教融合”核心议题,2025人民数据大会“数据赋能新质生产力与创新发展论坛”特设圆桌论坛,邀请产业界、教育界及学界专家共话数据人才培养痛点、开放共享与安全保护...

    时间:09-09
  • 业界:以数字化转型探索公司“智”理新路径

    人民网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杜燕飞)“数智经济时代,公司治理产生了新变化和新趋势。”“人工智能将赋能公司治理。”近日,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公司治理国际会议上,参会嘉宾表...

    时间:09-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