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经济观察

财米油盐丨每年10亿吨生鲜是怎么吃光的?记者开“箱”找答案

2025-10-12 14:58:00

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

全国生鲜农产品消费,何以每年高达10亿吨?答案,或许就藏在咱们家的冰箱里。

“以前吃得比较‘糙’,不注重营养搭配,现在每天肉蛋菜奶都得配齐了!”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90后王先生打开冰箱,向“财米油盐”栏目一一展示他的“食材地图”——洪湖的莲藕、宁夏的羊肉、孝感的米酒……小小的冰箱里,装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味,其中不乏贴有“三品一标”认证的优质农产品。

“花样多、送得快、品质好”,是王先生青睐特色农货的三大理由。“尤其是网购水果,收到时包裹还冒着冷气!”这份看得见的新鲜让他吃着格外舒心。

从“吃饱”到“吃好”,这场舌尖上的变迁,折射出我国农业供给体系走向结构优化、高质高效的升级之路。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我国新认证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达3.6万个,认证数量较“十三五”末增加70%。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支持建设各类农产品冷链设施近2000万立方米。

五年来,我国持续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大文章,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从田间涌向餐桌,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膳食需求,也大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不少农产品还走出“小厨房”,乘着文旅热、赛事潮的东风走向“大市场”,成为独具特色的“消费IP”。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近9000亿元,成为旅游业场景创新、业态融合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今年7月,政策为农产品消费注入新动能。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联合制定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从优化供给、创新流通、激活市场等九方面进行部署,为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再添一把柴。

展望下一个五年,政策精准发力,产业深度融合,广大消费者的“舌尖之旅”必将迎来更多鲜活与美好。

总策划:孙海峰

制片人:章斐然 谢婷

监制:吕骞

策划:申佳平 李佳

文字:方经纶

摄像:史新培

剪辑:张培扬

设计:林珊珊

包装:赵晨

专题:《财米油盐》——你的财经宝典

  • 相关阅读
  • 上海发布未来产业培育若干措施

    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办1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科委副主任屈炜介绍了《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有关情况。措施围绕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六大方...

    时间:10-12
  • 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发送旅客2.13亿人次

    记者从国铁集团获悉,9月29日至10月10日,为期12天的铁路国庆中秋假期运输圆满收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13亿人次,日均发送1776.3万人次、同比增长8.6%。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1.37亿吨,呈现客货运输两旺...

    时间:10-12
  • 七部门发文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方案提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

    时间:10-12
  • 安居惠民生 转型促发展

    10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十四五”时期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成就。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过去五年,全国住房城乡建设系统...

    时间:10-12
  • 气象服务国计民生成效更显著

    在10月11日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围绕“十四五”时期气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气象科技自立自强迈出坚实步伐 “我们构建了气象科技创新新型举国...

    时间:10-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