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之十:对和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口述历史原因的妄猜
张学良口述历史三起三落,最后选定了哥伦比亚大学,外间对此猜测颇多,甚至有对张学良进行人身攻击者。综合张学良口述历史,可得出如下几个原因:
一是怕有人拿他的东西去卖钱。“我们也不渲染我们自己,换句话说,我们也不卖我们自己,他们就是要拿我们这个资料去卖钱。我何苦给你去卖?我不拿我的资料给你去卖钱啊。海关上,尤其是情报人员,他也能卖钱。他把这秘密卖出去,也能赚钱。”(赵一荻)
二是怕曝光。“我就怕曝光。”“这件事(口述)要静悄悄地做,因为外间已经有点问题了。‘我们要,你们为什么给哥大?’他们(指台湾当局)的意思我明白,一样是要这些东西,一样是看看你写什么玩意儿。他们的敏感是怕我攻击政府……”
三是怕官方插手。“简单说,我不愿意经过官方。”
“我对吴大猷说,我不能一女二聘。你应该早跟我说啊,我已经答应人家了,不能再给你。他好像说:‘你为什么不给我们,给了外国人。’我说:‘你早说呀!你没跟我接头过这个事呀,我已经答应人家,我不能说再给你呀!’”
以张学良口述历史为底本,这样的“误读”不止上述十条,还可举出好多。如说他最恨日本却将兵锋指向了苏联是因为他反共,他是“民族的罪人”、“情场上的高手、官场上的低能儿、战场上的长败将军”;还有“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千古功臣”、“勇比荆轲、义赛关羽、忠过岳飞的完美英雄”;等等。
误读不管有多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学术性的误解,二是非学术性的误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