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理顺工作关系,形成整体合力。要按照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适时改革地市党报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行全员聘任制,进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给每个员工自由选择岗位的权力和机会。很多发达地区的报社早已实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合同管理,在编人员和聘任制人员统一标准和要求。全体员工在与报社定期签定劳动合同的同时,按期签定上岗协议书,各部门负责人和报社签订上岗协议,每个员工和部门负责人签订上岗协议,到期就重新聘任、签约。这些举措有助于体现公平公正,理顺工作关系,减少内部矛盾,形成整体合力。
健全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为保证报纸质量的稳定提高,很多报社都有比较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值得地市党报关注和研究的是,除了正常的业务分工、采编合作,每天下午开一次编前会以外,目前不少报社每天上午都召开一个采前会(也即新闻策划会),及时通报、汇总当天的新闻线索,组织策划重点新闻,指导记者采写稿件,酝酿次日见报的头条和重点报道,这无疑会使记者的报道更有超前意识和深度,对此,地市党报可以很好地学习和借鉴。
以人为本,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人力资源是生产力最重要的资源。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地市级媒体在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培训和管理等方面都还不够系统和完善,不能适应报业发展的新形势。因此,要解放生产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源培训和管理办法,不断提高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参考、借鉴其他先进媒体的经验和做法,改革粗放、简单的考核制度,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现在比较成熟和规范的报社都对采编人员采用打分制,并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考核奖惩制度。有的实行经费总额包干,报社每年将经费按人员比例划拨给日报和所属子报,由日报、子报进行二次分配,有的根据人员数量和承担的工作任务将经费划到各部门,由各部门再进行二次分配。很多先进报社的考核制度比较完善、科学,根据不同岗位和期限,设置了具有激励、奖惩作用的多元考核体系。有些奖励措施值得地市党报学习和借鉴:数量奖:根据绩效考核,记者、编辑按分取酬,多劳多得(一般由专门成立的报社考核机构当天上午评定);质量奖:根据稿件和版面质量,再次评定好稿和好版面奖(一般由下午的编前会评定,主要落在重点稿件和重点版面上);月度好稿奖:按月评比一定数量的各类新闻稿件并予以奖励;月度优秀策划奖:记者、编辑都可以申报策划选题,提交策划报告,见报后根据策划报告和社会效益按月评奖。此外,一些报社还专门设立社长或总编辑特别奖,设立社长或总编辑基金,每年单列预算和开支,主要用于在某项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如个人奖、项目奖、特别贡献奖等等。这些奖项一般由各部门根据具体工作不定期申报,也可以按季度、年度评选,还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设立独家新闻奖、头条新闻奖、人物新闻奖等特别奖项,充分发挥社长或总编辑特别奖在指导重点报道和调动记者、编辑工作方向上的指挥棒作用。
对接新媒体,迎接数字化
当前,数字技术的运用正以不可想象的渗透力每日每时地在发展着,数字技术支撑的新传媒,如网站、电子报、手机报,其成长之势咄咄逼人。因此,地市党报要敢于正视现实,积极探索新旧媒体融合之道,以新的观念和姿态迎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努力拓展报业多元化发展的新空间。在网络信息时代,网上看报将成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纸质报纸、网络报纸都是重要的报纸形态。地市党报对新传媒既不能束手无策,也不能漠然视之,与其为其所逼,不如早早地“拿来”为我所用。传统报业要认清报业形态改变的各种可能,充分把握报纸机构作为新闻传媒信息的源头地位,积极采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报纸新闻内容、纸质报纸、网络报纸和电子版销售的完美融合。就发展趋势看,地市报应冷静把握传媒竞争角逐的大势,及时决策,加强数字技术的运用,发展数字技术新媒体,建设和装备以平面媒体为内容依托的网站,发布电子报和数字新闻,开辟博客空间,将网站办成集发布、交流为一体的传播空间,作为平面媒体的盟友,形成报网结合、相互支持、良性发展的新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