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0年,我们采取问卷调查、专题调研、座谈讨论等形式,经过两年对全国30家地市报进行了调研。这些报社分布在中国东部、中部、西部的15个省、市、自治区,大体上涵盖了我国报业发展的发达地区、比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反映了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报业的发展水平。
从调查情况看,地市报依然是当地最大的主流媒体,其发展规模与态势虽然直接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但地市报依然有着特有的地域性舆论引导优势、报业市场优势、渠道优势与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同时,各报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与问题,需要从政策、管理、资源、资金等多方面予以扶持与帮助。
地市报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从对30家地市报的调查情况看,当前地市报对我国报业在新一轮增长中的主力军作用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拉动力作用都是毋庸置疑的。表现在:
总体规模来看,地市报占有突出的地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数据表明,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地市报纸就达到了882种,占报纸总量的45.51%。在浙江省公开发行的70种报纸中,市级报纸为41种,平均期印数803万份,总印数在21亿份,总印张80亿张,分别占报纸总品种的58%,平均期印数的80%,总印张的62%。当然,西部地区这个数字要低很多,但平均发展水平也是可观的。
从报业经济的发展规模上看,地市报占有突出的地位。近几年,地市报的年广告收入大体在70亿元左右。其中,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的地市党报有17家,总收入5000万至1亿元的有25家,总收入1000万至5000万的有73家,总收入500万至1000万元的地市党报有73家,剩下的均为总收入在500万元以下。从调查的欠发达地区的渭南、泸州、达州、兴安、祁连山等十多家报纸来看,尽管这些报社广告收入多的四、五百万元,少的仅有几万元,但在当地还是高于其他报社与广电系统。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市级报纸来看,去年全年的总收入为22亿多元。其中,广告收入为15亿元,发行收入为5亿元,其他收入将近3亿元。分别占全省报业总收入的52%、广告总收入的52%、发行收入的47%、其他收入的95%。
从全国经济发展规模与趋势上看,地市报业发展的潜力巨大。从对全国30家地市报的调查情况看,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与报纸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其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就越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报业发展规模与广告等收入规模就小。从表面上看,媒体的经济收入来源于广告商,但是从本质上来讲,它是来源于当地的经济活力,来源于当地的购买力。我国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地市报的发展空间与潜力。
从地位作用来看,地市报拥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大部分地市级报纸是当地发行覆盖面最大的报纸。特别是在2003年报刊整顿后,地市级报纸已经成为最具地域优势的基层报纸,是党和政府向基层群众宣传政策的主渠道,也是基层群众反映民情民意的主要通道,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国迅速扩大的中小城市,正在成为新的报业市场。从目前看,中小城市发展规模也在迅速扩大,在未来10年,我国将有3至5亿农民到城镇生活。专家预测,再过若干年,我国城市与农村人口将各占50%,发达地区的比例会更高。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二线城市,将会成为报业今后发展的巨大新兴市场,这对推进地市级的改革和发展,开拓我国报业新兴市场,进一步提高报纸普及率具有战略意义。
当前地市报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查发现,地市报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