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地市级报不能完全走传统报业发展的道路,必须多元化发展。要利用报纸的影响、产业能力和强大的现金流来进行产业拓展。很多领域报社是可以干的。比如说物流配送,比如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些重点,当地产业发展的一些支撑点,报社只要有能力的,都可以积极尝试去干。浙江的金华日报近几年开发房地产项目,2007年,报社广告、发行、印刷收入1.5亿元,房地产等多种经营收入2.23亿元,经济结构呈现出良好态势,2008年的状况也不相上下。西部地区的六盘水日报社涉足房地产与酒店茶楼娱乐业,每年收入都有四五百万元,占报社总收入的近50%。通过走多元化的道路,来规避发展当中的风险,使报业走向一种更优化的结构,获得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
构建人才高地,着力培养人才。宁波日报已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近几年,他们通过建立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政治培训、专业培训、学历培训;建立引进机制,引进高学历人才、高职称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建立锻造机制,立足报社岗位培养名记者名编辑;建立激励机制,提供各种优厚的工作、学习与生活条件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他们先后投入1200万元巨资,力争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培养出100名采编业务骨干,100名经营管理骨干。嘉兴日报在《人民日报》刊登"不问学历、不问年龄、不问男女,只问本事"的招聘广告,吸纳全国各地各方面的人才。同时,在本报不拘一格选人才,使报社在短短二三年时间内人才队伍建设就出现了勃勃生机。
在合作中谋求共赢、共同发展。弱势的地市报可以嫁接强势媒体,在合作中谋求发展优势。这里面有地市报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地市报与省城报纸、国内报纸的合作,也有媒体同各地的电子业、通信业、制造业、物流业等新兴与支柱产业合作。如2002年,宿迁日报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2006年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在新闻宣传、广告、印务、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合作。目前这种合作面正越来越大。2006年河南的三门峡日报与杭州日报下属的萧山日报开展了广告合作;2007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成立了由阿拉善日报、锡林浩特日报等8家报社组成的报业联盟;9月,淮海经济区20家报社联合发布了《淮海经济区城市报业联盟徐州共同宣言》;11月,山东半岛成立了6报联盟。这些联盟拟在报纸形象宣传、广告发布、资源共享、印刷合作等方面展开互利合作。在合作中发展地市报的生产力,增强拉动力,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杜绝恶性竞争,给予重点帮扶。规范对跨地区办报、跨地区发行的管理。都市报要精减,借鉴欧美发达国家形成"一城一报"格局的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报业分布格局。地市报下一步发展的最大空间在农村,为解决亿万农民的"读报难"问题,国家要出台政策,借鉴中央拨款给广播电视系统,实现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经验,按"村村通工程"同样的待遇拨出专款,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地市报给予重点帮扶,促进报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优化报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地方党委要改变只管要报社一年到头发大篇幅报道等"单打一"的做法,坚持在政策上扶持,要创造条件帮助报社发展,帮报社培养广告经济,沟通广告客户,发展报业经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帮助报社发展一些重点产业,促进地市党报做大强大。
(朱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