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6日)下午,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召开2011年财政决算报告专题询问联组会。
西部网讯 今天(9月26日)下午,陕西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31次会议召开2011年财政决算报告专题询问联组会,委员们就群众所关心的多个问题进行了询问,问题涉及低保资金的使用、土地资金的管理、保障性住房建设、医改资金的使用以及“三公”支出公开工作的进展等,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等9个政府组成部门的负责人分别做出了相关解答。
财政对民生的资金投入有多少?
谭策吾委员询问:2011年全省财政支出已达到293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2%,请问2011年财政对民生的资金投入有多少?这些资金重点投向哪些方面,资金的使用效果如何?下一步省财政厅在加强资金管理上准备采取哪些措施?
省财政厅厅长张社年回答:
2011年,全省财政总支出2931亿万,比上年增长32%,其中投入民生方面的资金2346亿元,占全省财政总支出的80.1%;省本级当年新增财力125亿元,其中100亿元用于民生方面,也占80%以上。
去年的民生资金主要用在教育、以来、社保、保障房建设、农林水建设,陕南陕北移民搬迁、文化、体育等方面。
教育方面投入513亿多,在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统一并提高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标准,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范围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中小学校取暖、食堂等设施工程建设等问题,实施了中小学扩大“蛋奶工程”实施面。帮助化解高校债务50多亿元。
提前一年实现了养老制度全覆盖,新农合和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新农合住院报销比例也提高到60%,特别是医疗,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走在前列。
全年我省开工建了48万套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达到107%,住房全国第一。农村水建设方面,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农民增收,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特别是支持渭河政治引汉济渭生态建设重点工程的落实。
文化方面的效果突出,特别是文化企业的改革,文化投入大大增强,文化产业从效果来看,占全省GDP的比例由1%提高到3.1%。
民生工程投入2346亿元,总体效果是好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基层配套压力大,项目实施进度不平衡,项目的监督和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省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越来越重要。近年来,我们在预算的管理,预算的下达,预算的执行,预算的监督等方面,从机制方面制订了不少办法,对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都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但目前还存 在以下问题需要研究和改进。
1、年初预算编制到位比率较低,预算执行慢,资金项目下达不充分。
2、没有提前做项目计划,或者是项目计划做不到位。不是用项目申请资金,而是用资金来等项目。
3、专项资金固化,统筹使用的难度很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想下一步预算还是要做一些适当的改革。一是要提前编预算。二是推进项目库建设。三是建立专项资金使用主体责任制。预算下达给谁,谁就是责任主体,要把责任落实到项目单位。四是将项目预算执行的考核绩效与预算编制结合起来,把绩效考核的结果和省委省政府每年的考核挂钩。来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有多少?
张克中委员询问:2011年,省财政安排发改委的切块资金有多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有多少?其中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有多少?这些资金重点安排到哪些项目?资金使用的效益如何?
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