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家居 > 房产 > 房产资讯

央企退房变数:两年内全部退出目标未实现

2012-10-29 10:11:10 来源:

  央企再一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南一村二类居住项目用地正式出让,央企中石油意外出现在昌平沙河地块争夺行列中。由中石油下属的盘锦辽河石油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2.8亿元配建限价房6.35万平方米的条件竞地成功,不少开发商戏称“卖石油的打败卖房子的”。而今年8月8日,隶属于中石化的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拿到朝阳区安慧北里一商务金融用地,成交价格约为6289万元。

  虽然中石油表示盘锦辽河石油房地产公司并非旗下企业,但央企退房令再一次引起关注。

  “实施两年半,退房令可以说对市场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知名房地产评论人、全国房地产经理人联盟副秘书长陈宝存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事实证明,退房令就是出来玩儿一下,没有落实,也不可能落实。”

  2010年3月,在央企地王盛行于世,甚至上演了一日三地王的疯狂后,2010年3月18日下午,国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命令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同时公布了16家房地产央企名单。同年3月22日,时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召开部分中央企业会议,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在15个工作日内制定退出房地产业务的方案。这是国资委第一次针对央企近年来在房地产业的高调举动作出回应,也拉开了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的序幕。随后多家银行根据国资委的名单,要求旗下各支行对清退名单上的房地产企业的存量贷款采取保全措施,并到期收回。

  如今,两年半的时间过去了。虽然央企拿“地王”的势头有所遏制,但并未完成“两年内全部退出的目标”。根据北交所发布的交易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务共成交34宗,其中有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等11家非房地产主业的央企,通过北交所转让13宗房地产项目,成交额为7.37亿元。对比一季度数据,二季度央企退出房地产业务环比仅增长不到10%。

  北交所集团董事长熊焰公开表示,从今年业务部门的数据来看,这项业务无论从项目数量或是资产保值增值率来看增长都有限,甚至许多央企要退出却无人接盘。

  “目前真正落实退房令的央企并不多,比例不到30%。”一业内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退房”变数多

  “退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很多央企的房地产项目与民营企业合资,导致央企房地产项目股权结构复杂,利益也是盘根错节,导致退出难度增加;部分央企面对房地产的利益诱惑,在中小城市利用职工安置问题,为房地产退出设置界定障碍,将退出时间表一拖再拖。”陈宝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央企退出房地产还有一大问题,就是国有资产退出的法律程序特别长,中间存在着很多变数。

  业内人士介绍,央企退出房地产项目基本分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个中间包括政策咨询,委托中介机构,可行性研究和制订转让方案,报请上级审批、进行清算核资、审计、评估等工作,制订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处理方案,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第二个阶段就是进场转让阶段,这个过程包括挂牌转让,与受让方签合同、资金结算等。最后是后续工作阶段,进行工商、国有产权证变更登记。

  由于央企退出房地产涉及到国有资产转让,从决策退出到真正实现转让过程特别漫长,手续繁多,尤其是前期准备阶段的时间最长,涉及到审批、资产核算等,或许在等待审批的过程中,土地或房地产市场等又发生变化,导致部分项目到最后只能是半途而废。

  在央企退出房地产过程中,为了避免国有资产流失,退出房地产项目需要通过第三方专业评估公司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审计,再交项目权属单位审核,也要报国资委,最后通过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挂牌。为了保证第三方公司评估的公正性,同时还启动价格发现机制,若征集到两名或以上的意向受让方,须采取竞价方式来决定最终受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