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兴洲:分析当前的房地产市场格局及调控政策,还是要站在历史角度对我国的住房市场有一个总体判断,否则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住房制度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使我国城镇住房市场供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了相当规模的住房存量。根据我们研究团队近几年的研究并依据多种因素推算,到2010年,全国城镇积累的存量住房约有2.11亿套。按当年城镇常住人口家庭户计算,户均约为1.02套;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从1978年的6.70平方米提升到2012年底的32.9平方米。2012年,我国城镇户籍家庭住房自有率(指住在自有产权房子中的比例)为85.39%。
由此可见,我国城镇住房无论从规模总量、户均套数,还是人均住房面积都有了重要变化。总体上,城镇居民住房极度短缺的时期已经过去,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得到了相当大的缓解。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三、四线城市,住房供需矛盾缓解,有的城市甚至已经趋向初步平衡。
记者:国外户均拥有住房超过1套时,市场就趋于稳定了,为什么在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
任兴洲:在我国城镇住房市场快速发展和住房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也确实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组矛盾。
一是住房总量规模较大,但住房质量有待改善。到2010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家庭户均住房成套率(即住房内有独立厨房、卫生间等)仅为0.73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