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研究者看来,行业的井喷点已经就在眼前。据《2013-2017年中国净水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统计,我国约4亿户家庭中,家用净水器的拥有率仅为5%,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
另一个数据则是,相关产品的销量正以每年平均35%的速度上升,未来5年内,国内市场净水器的总容量将达到1亿万套,平均每年超过2000万套。现有家用净水器潜在客户达到1亿户,营业额将剑指千亿。
不过,也有学者告诉记者,我国净水器市场发展并不健康,许多厂家在概念上下了很大功夫,价格虚高,却忽视了产品的安全性。
数据显示,日本为目前全球销量最大的家用净水器销售市场,销售规模也仅为45亿美元左右;其次为美国,销售额仅为25亿美元左右。但在销售额上,我国的净水器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了这些国家。
另据专业网站的数据分析,在一些发达国家,净水器的家庭普及率达到70%左右,而我国家用净水器普及率仍不到2%。
国标待出台
巨大的市场吸引越来越多的闯入者,但国标的缺失,却让行业陷入了混战之中。
记者通过国家标准委网站查询发现,近三年来,净水器行业并非没有标准,但多为行业推荐性标准或者是企业标准,并无强制性标准,这导致了企业大多是自说自话。
比如,2011年,国家标准委公布的备案地方标准中,就有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交的《净水用竹活性炭》(DB51/T1237-2011);2010年公布的企业标准,则有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QB/T4143-2010)、《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QB/T4144-2010)和《饮水机专用净水器》(QB/T4100-2010)等。
据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李一介绍,我国的工业产品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按照国家标准委的相关规定,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这四个层次的强制力,当以国标为最强。
净水器市场如今面临的问题之一,正是国标的缺失。
为此,在5月中旬的那次国标/行标起草会议上,《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紫外线辐射水处理器具的特殊要求》、《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冷热饮水机的特殊要求》两项国标草本被业内人士寄予了厚望。
据与会者介绍,当时有来自全国41个单位的49名代表参加了那次标准起草工作会议。其中,既有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南方环保节能技术开发研究院等专业的科研、检测机构,也有碧水源、浩泽、美的、沁园、安吉尔、TCL、家乐士等诸多国内著名的净水器、饮水机生产企业,还有艾欧史密斯、安利等国际知名品牌的代表。
也有与会者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标准委制定国标的流程,在九个大的阶段中,征求意见阶段和审查阶段最多各要5个月,批准的周期也可能有两三个月,因此,投资人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时间段,尽量把研发、生产标准提高到国标之上,为将来的竞争赢得主动。如果错过了这个黄金期,再过一两年,市场更加规范之后,再想浑水摸鱼可就难了。